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微庵掌录

微庵掌录

一卷。清陶绍曾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陶绍曾字仲甫,号微庵,安化(今甘肃庆阳)人。陶宪曾之弟,补县学生员,二十五岁而卒。陶绍曾兄弟,少年有成,遍读经史百家之书。其兄陶宪曾仿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,撰《灵华馆丛稿》一书。陶绍曾亦仿其书,撰成此书,体例与《灵华馆丛稿》基本一致,亦为考订经史之著作,重点考订史书,详加校勘,用心辑佚,亦有音韵训诂之内容等。所考订校勘,多有可取。间有可供学者商榷之处。如《三国志·蜀志·赵云传》“云身抱弱子,即后主也;保护甘夫人,即后主母也。”书中谓“即后主也,即后主母也二句,盖裴注误掺入正文也。此事亦载甘后传,则弱子之为后主,甘夫人之为后主母,已见前卷,云传叙此事,不必如此重复。《通志》此二句,正作双行小字”。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不同意这种说法,谓“赵云在蜀,与关、张并列者,即以救甘后母子之功,其他无可称述”,《三国志》“颇有微言,此二语所系甚大,后主昏庸,若使早卒,则蜀亡不致如此之速。陈寿于云传加此二语似扬其功,而实为惋叹”,“绍曾未能知(陈)寿意也,至谓前后重复,尤为不明书例”。其实,陶绍曾所说,亦可备一家之言,不必过分挑剔。可供参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宇集

    十六卷。《别集》一卷,《附录》一卷。元陈栎(1252-1334)撰。阵栎,字寿翁,号定宇。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宋亡后,隐居三十八年。后复出应试,中浙江乡试。因病不及会试。二年后,上书于执政,不报。遂终

  • 河洛先天图说

    二卷。清刘天真撰。刘天真字汝迪,号去伪,兴国州人。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。其讲《易》,大旨认为天数五、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其六七八九之数,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。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。张尚瑗序之说

  • 胡刻唐人说部书

    五种五卷。清胡鼐等编。该书所收之《河东记》、《御史台记》、《定命录》、《续定命录》、《乾馔子》均为已佚之唐人说部书,胡鼎、胡远、胡奂等从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太平广记》、《说郛》等书中辑出。是书可供研究古代

  • 读公羊注记疑

    三卷。清张宪和(详见《公羊臆》)撰。张宪和对公羊学深有研究,撰有《张氏公羊二种》,该书即其中之一。大体上在于驳斥何休《春秋公羊传解诂》中的牵强附会之说,恢复《公羊传》的原意。何休注《春秋公羊传》,多引

  • 周易略解

    八卷。清冯经撰。冯经字世则,又字授之,南海人,咸丰副贡。著作除此书外,还有《群经互解》。此书卷首为图书、图式、卦画、先天后天卦位、挂扐会通、变占附互卦、卦目附爻位等。同时又分上经为前十卦、中十卦、后十

  • 小雅

    见“小尔雅”。

  • 郭华野年谱

    一卷。清郭廷翼编。廷翼字虞邻,号啸庄,附贡生。著有《南行日记》。为谱主之子。谱主郭琇(1638-1715)字华野,山东即墨人,康熙九年(1670年)进士,历任吴江知县、佥都御史、左都御史等职。曾参劾大

  • 字典校录

    一卷。清英浩(生卒年不详)撰。英浩姓高佳氏,字慕纯,号养吾,晚号人海拙叟。官礼部仪制司笔帖式。是书就《康熙字典》加以校录,约分增缺和校误两部分。增缺有两项,校误有十二项。卷后附《补音》《补字》各一篇。

  •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

    十卷。清高宗敕于敏中等重编《淳化阁帖》。自宋淳化以后,《淳化阁帖》被重摹之多,无由计数,有的略变次序,有的稍改形式,有的增减而自成一家,而此《钦定重刻淳化阁帖》,对于刻帖之数目没有增减,编排次序却全部

  • 菀青集

    清陈至言(约1712前后在世)撰。陈至言字山堂,一字青压。浙江萧山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进士,为翰林院编修。早年与同郡张远齐名,得毛奇龄赏识。是集不分卷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撰者评其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