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德化县志

德化县志

①十六卷,清高植纂修,沈锡三续修,罗为孝续纂。高植,字槐堂,浙江武康县人,乾隆十四年(1749)进士,十六年(1751)任德化县知县。官至松江府同知。沈锡三,浙江德清人,乾隆四十年(1775)任德化知县。德化县志,创修于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宁维邦,乾隆二十年知县高植重为纂辑,迄乾隆四十五年,朝廷饬令将郡邑各志,有碍字句,及应禁入诗文事实名目,悉行校勘,沈锡三遂将旧志检校酌删,历数月而告竣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续修刻印。此志纲目混淆,复出重沓,然内容增于前,文损于旧,为其长也。② 五十四卷,首一卷,清陈鼐等修,吴彬等纂。陈鼐,四川蓬溪人,监生,以劳绩保举人,同治八年(1869)任德化知县。吴彬,邑人,县教谕。德化县志,乾隆二十年(1755)高植创修;四十五年(1780)沈锡三略有芟益;嘉庆二十一年(1816)朱勋楣太守纂修府志,邑令邹文炳,博采兼收,至嘉庆二十三年(1818)竣事,虽未续修邑志,但文献已载入府志中。同治年间,邑令陈鼐奉令续修邑志,同治十年(1871)二月开始,十一年(1872)十二月告成。此志中逐卷第二行,皆称德化事高植原辑、沈锡三补辑、邹文炳再辑、陈鼐续辑,将历修诸人,悉书卷端。此法尚不多见。其体裁大部分从其新,而事仍其旧,事之出于旧志之后者,略加续辑,事在续辑之前者,极鲜增补。如沿革,基本录自府志,殊失修志本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庆湖遗老集

    九卷。宋贺铸(1063-1120)撰。贺铸字方回,号庆湖遗老,卫州(今河南汲县)人。唐谏议大夫贺知章之后。性豪爽,不畏权贵,喜谈当世事,博学强记,工语言,长于度曲。因其词中有“梅子黄时雨”之句,故世称

  • 春秋左氏传答问

    一卷。刘师培(详见《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》)撰。民国元年(1912)刘师培游四川,主持成都国学院事,兼任国学学校讲习。学生向他请教有关《左传》的问题,他就随时加以解答,记录下来共二十七条,汇为此书。他大

  • 周易引经通释

    十卷。清李钧简撰。钧简字秉和,湖北黄冈人,乾隆进士,官至卿贰。作者以为《易》为五经之原,论语学易章后,继言诗书执礼,故依通行注疏之顺序,博采书、诗、三礼、三传、论语、孟子、国语、大戴记、尔雅、逸周书、

  • 汉学商兑刊误补义

    一卷。清方东树撰。方氏刊行了《汉学商兑》之后,又续有所获,有的可与本条相发明,应该补入,又有的前说偶误,后来发觉了,应当改正。于是写成此书。题道光戊戌,距前书刊行已有七年。其所持论,比前书更为激烈。例

  • 朴学斋诗集

    十卷。清林佶(1660-?)撰。林佶,字吉人,号鹿原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林佶工于楷法,文师于汪琬,诗师于陈廷敬、王士祯。汪琬的《尧峰文抄》、陈廷敬的《午亭文编》,王士祯的《精华录》,均由其手书后雕

  • 冯舍人遗诗

    六卷。清冯廷櫆(1649-1700)撰。冯廷櫆,字大木,山东德州人。幼即有神童之称,读书一览则不忘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)进士,授内阁中书,性孤僻,不入贵人之门,闲暇以书史为乐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

  • 平阳府志

    ①十卷。明傅淑训修,曹树声纂。傅淑训,湖广孝感人。万历四十三年(1615)以进士知平阳府。少事父母,有孝名。居官廉正,遇凶荒,煮粥振饥,公退闭阁纂志,网罗放失,成一部信史,寻迁本省督学道,称公明。累官

  • 香苏山馆诗集

    三十六卷。清吴嵩梁(1766- 1834)撰。吴嵩梁,字子山,号兰雪,江西东乡人。嘉庆年间举人,官由内阁中书改为贵州黔西州知州。嵩梁工诗,与黄景仁、翁方纲友善,深得袁枚佩服。诗沿袭六朝,规格则似唐代温

  • 石迹记

    一卷。未著编撰人姓名。书中所载碑刻,虽迄于金元,但从地理称谓上看,称江南不称南直隶,称江宁不称应天府,可推知为清代人所著。书中所录碑刻,分地编载。有些重要石刻没有收录,如杭州府南宋“石经”等;又如书中

  • 乐纬叶图徵

    不分卷。辑佚书,清黄奭辑。黄氏曾辑有《乐纬》凡十八条,此《乐纬叶图徵》凡五十三条。明孙珏《古微书》谓“叶图徵”之义,曰乐不叶则不可以徵,不可以徵则不可以图也。叶图徵大旨谓音律之道可以上合天象,下通人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