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思古堂集

思古堂集

四卷。清毛先舒(1620-1688)撰。毛先舒字稚黄,一名潠,字驰黄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明末诸生,入清,放弃功名,不求仕进,常与陆圻、柴绍炳、吴百朋、陈廷会、孙治、丁澎、虞黄吴、沈谦、张丹等人,往来唱和,吟诗作文,时称“西泠十子”。毛先舒是其中的重要作家,曾与柴绍炳合辑十人之诗成《西泠十子诗选》。又著《诗辩坻》一书,阐发西泠派的诗学理论,即追随陈子龙和云间派,沿袭明代前后七子的路子,以汉魏盛唐为宗师,提倡复古。其诗作内容上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,对国家兴亡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慨叹。写法上取法盛唐至晚唐,风格豪放,笔力遒劲,才情横溢,音节浏亮,是西泠派的代表作。又与毛奇龄、毛际可齐名,时有“浙中三毛,文中三豪”之称。毛先舒一生著作繁多,晚年曾自订《思古堂十四种书》,又名《毛稚黄先生全集》,成为收罗最为完善的毛先舒全集,包括《思古堂集》四卷、首一卷,附《稚黄子文洴》一卷;《匡林》二卷、首一卷;《潠书》八卷、首一卷,附刻一卷;《小匡文钞》四卷,首一卷;《螺峰说录》二卷;《圣学真语》二卷、首一卷;《格物问答》三卷、首一卷;《东苑文钞》二卷;《东苑诗钞》一卷;《蕊云集》一卷;《晚唱》一卷;《诗辩坻》四卷;《韵学通指》一卷;《韵白》一卷,附《鸾情集选》一卷,总为十四种。先后有康熙间及乾隆五年(1740)等刊本。后世著录此集,以其中各种小集和有关附录分合不一,如《毛稚黄先生书十二种》、《思古堂集》四卷等,实际内容并无出入。此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存目收入介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山集

    ① 三十卷。《续集》七卷。宋郭祥正(约1078前后在世》撰。郭祥正,字功父,自号醉吟先生,太平州当涂(今安徽当涂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熙宁中举进士,知武冈县佥书、保信军节度判官。官至汀州通判,摄守漳州,

  • 陇蜀余闻

    一卷。清王士祯(1634-1711)撰。王士祯,字子真,一字贻上,号阮亭,别号渔洋山人,死后因避雍正讳,曾改称士正,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。山东新城(今恒台)人,官至刑部尚书。王士祯论诗推崇盛唐,创立《神

  • 盈川集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唐杨炯(650-695)撰。杨炯,弘农华阳(今属陕西省)人,文学家,诗人,官至盈川县县令。为官严酷,自负清高。幼年聪明好学,显庆四年(659),应神童举及第,待制弘文馆。诗与王勃、

  • 学庸述易

    一卷。清华承彦著述。华承彦字屏周,直隶天津人。是书首有蒋兰畲序,称承彦学《易》近二十年,晚才求之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悟其节次,上同于《易》,节节疏解而证明,视以李光地等以大易说《中庸》者有别。次则自署

  • 经世民事录

    十二卷。明桂萼(生卒年未详)撰。桂萼,字子实,安仁(今湖南安仁县)人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考中进士,曾任丹徒、武康、成安等县的知县。嘉靖初年,官至礼部尚书,兼武英殿大学士,入参机务。卒谥文襄。《经

  • 凶礼

    一卷。晋孔衍(268-320)撰,清马国翰辑。孔衍,字舒元,孔子二十一世孙,官至广陵相,《晋书》有传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其撰《凶礼》一卷,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均不著录,盖佚已久。杜佑《

  • 张文贞外集

    二卷。清张玉书撰。玉书字素存,号润甫。江苏丹徒人。生平详见《张文贞集》(辞目)。此集共二卷。其中序九篇,跋一篇,募疏一篇,祭文十七篇。盖当日编辑文集时所删,而后人掇拾刊行之。今观此集,其文多为应酬之作

  • 楚辞音

    一卷。隋释道骞(生卒年不详)撰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叙曰:“隋时有释道骞,喜读《楚辞》,能为楚声。音辞清切,至今传《楚辞》者,皆祖骞公之音。”周祖谟《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》一文,考证道骞乃智骞。其根据

  • 古今韵准

    一卷。清朱骏声撰。朱氏生平著述见“说文通训定声”。是书取今韵二百六部,准诸古韵十八部,而注释分析其分合之故。朱氏所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按韵系字,析古韵为十八部:(一)丰、(二)升、(三)临、(四)谦、(

  • 通鉴地理今释

    十六卷。清吴熙载撰。熙载原名廷风,字熙载,以字行,号让之,仪征(今江苏仪征县)人。是书释以今地,多采齐次风、戴东原、徐呈伯、董方立、沈子敦之说,对《通览》中所载地名之异同沿革予以考证,指出其今名。熙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