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敬一堂法帖

敬一堂法帖

三十二卷。清蒋陈锡(生卒年不详)辑。蒋陈锡,字雨亭,生平籍贯不详。该帖刻成于康熙五十四年(1716),共三十二卷,其中唐宋真迹为七卷,元人真迹为十一卷,明人真迹为十四卷。该法帖中收元代赵孟頫、明代董其昌书迹最多,选择也最精。宋四家书则真赝混杂,其中蔡君谟的《荔枝谱》、米元章的《木兰诗》、《送李太守》等四种书迹,以及秦少游的《墨君诗》,皆为伪迹;只有蔡氏的六篇尺牍、苏氏的《洞庭春色》、《中山松醪》两篇赋,及黄氏书刘明仲的《墨竹赋》为真迹。该帖多达数十卷,却因选择不精、真伪不辨而致流传不远,可为憾笔。有清常熟蒋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都四子集

    六十四卷。明朱东光(生卒年不详)编。东光,字元曦,浦城(今属福建省)人。隆庆进士。官分巡淮徐道。曾以老子在毫,庄子在濠梁,管子在颖,淮南子在寿春,皆为中都所辖之地,因此便和凤阳府知府张云登共同收集编辑

  • 华野疏稿

    五卷。郭璠撰。郭璠(1638-1715),清山东即墨人,字华野,一字瑞甫。康熙庚戌(1670)进士,初任吴江知县,江南道御史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)擢佥都御史。曾参劾大学士明珠、余国柱等贪污受贿、结

  • 石西集

    八卷,附《崇礼堂诗》一卷。明汪子祜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汪子祜,字受夫,别号石西,湖南石门人。性喜为诗。其诗文自二十岁至七十岁,皆编年为集。后其元孙汪宗豫搜辑遗稿,由汪懋麟等编定为是编。是集有诗

  • 朱襄毅疏草

    十二卷。朱燮元撰。朱燮元(1566-1638)明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万历进士,历官兵部尚书,总督四川、贵州军务,后晋左柱国、少师,事迹具见《督蜀疏草》条。《朱襄毅疏草》及其总督云贵时,论平定诸苗奏疏

  • 诲尔录

    二卷。清代陈伟撰。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,自光绪丙子年(1876)至光绪己丑年(1891)始成,历十四年。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。作者偏重汉学,又不尽弃宋学,在书中以“经宣明,而行

  • 奏对录

    一卷。杨士奇撰。杨士奇(见《代言录》)。《奏对录》是士奇在正统初年,负责内阁事务时所上奏疏,共包括十九篇,其疏多关系军国大计,后收入《东里别集》,也有单行本刊行。

  • 诗经解四书

    一卷。清范士增(详见《周易解四书》)撰。是卷以《诗经》解四书,其合者,如“行不由径”,解为“遵大路兮”;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”,解为“小子有造”;“南容三复白圭”,解为“慎尔言也”;“子生三

  • 说文新附考

    六卷。清郑珍(1806-1864)撰。郑珍字子尹,晚年号紫翁,又号巢经巢主,祖籍吉水(今属江西),贵州遵义人。道光十七年(1837)举人,官荔波县训导,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,未行而卒。工诗,为晚清宋诗

  • 王文端奏疏

    四卷。王家屏撰。王家屏(1536-1603),明山西大同山阴人,字忠伯,号对南。隆庆戊辰(1568)进士。万历(1573-1620)初进修撰,充日讲官,再迁侍讲学士。十二年(1584),以吏部左侍郎兼

  • 延休堂漫录

    三十六卷。明罗凤(约1510年前后在世)撰。罗凤,字子文,号印冈,应天(今南京)人,生卒年均不详,曾官至石阡府知府。《延休堂漫录》或录汉晋以来的遗事,而错杂明代事迹;或详记明朝人物和典制、却泛袭前代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