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方言据

方言据

①二卷。明魏浚撰。魏浚字苍水,松溪(今福建松溪县)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进士,官至右佥都御史,巡抚湖广。尚著《周易古象通》八卷等。《方言据》搜辑言之有据的方俗语词凡二百余条,加以辨析考证。“然其中亦有字出经史,本非方言,如张口笑曰哆,颐下曰颏,足背曰跗,毛多曰氄之类,小学诸书义训甚明,毋烦更为索解。又如‘畔牢’之与‘畔愁’,‘儿良’之为‘郎’,皆声音之转,亦非因方域而殊,乃一概阑入于輶轩绝代语,体例颇不类也”(《四库总目·小学类存目提要》)。是书《四库总目·小学类存目》著录,注:“福建巡抚采进本。”版本情况不详。② 二卷。明岳元声撰。岳元声字子初,号石帆,又号潜初子,嘉兴(今浙江嘉兴县)人。万历间进士,授旌德知县,迁国子监丞,进工部郎中,因事削职归。天启初起官太仆卿,晋南京兵部侍郎,劾魏忠贤,罢归。是编小引题乙卯(1615年)仲冬日书于砚北轩,湛庐山中人识。题辞谓结绳之前,原无文字,是事是物,不过口相传语,五方殊俗,声气亦异,苍颉作字以摹之,始通为一。《春秋》所书,如“邾娄”“於越”之类,尚且不废,后世各从所习,此非彼是。乡人所习谈字,对官长及异乡人言之,辄用为笑,谓有其音无其字。然多有来历者。偶录所知,得数百种,缀以成帙。是编辑录嘉兴一带方言俗语词凡二百五十五条,续录五条。每条均援据经史传注及小学著作,考辨源流。唯字出经史本非方言者,亦往往阑入之。有清道光十一年(1831年)六安晁氏刊《学海类编》本,另有《丛书集成》(初编)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化府志

    四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王者辅、王畹修,吴廷华纂。王者辅,曾任宣化府知府。王畹,句曲人,宣化府知府。吴廷华,字仲林,号东壁,钱塘(今杭州)人,康熙举人。官兴化府通判。乾隆初年,郡守王者辅设局修志,稿未竣,

  • 皇宋十朝纲要

    二十五卷。宋李(1161-1238)撰。字季允,李焘子,学者称悦斋先生,眉州丹棱(今属四川)人。绍熙进士,历知潼川,常德府、夔州、礼部侍郎、遂宁府、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。承史学家传,著有《皇宋十朝纲要

  • 金匮要略

    三卷。东汉张机(详见《伤寒论》)撰。张机曾撰《伤寒杂病论》一书,晋人王叔和将其中论伤寒病部分摘出,重行编次,是为《伤寒论》,而原书中论杂病部分则一度散佚。北宋仁宗时,召儒者校正医书,王洙从馆阁蠹简中发

  • 救文格论

    一卷。清顾炎武(1613-1682)著。顾炎武原名继绅,更名绛,字忠靖。弘光时改名炎武,字宁人,曾自署蒋山佣、圭年等,世称“亭林先生”。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曾参与“复社”及反清活动。工诗文,于国家典制

  • 东冈集

    十卷。明柯暹(1390-?)撰。柯暹,字启辉(一作景辉),更字用晦,浙江建德人。明永乐三年(1405)中举人,年仅十六岁,次年参与修纂《永乐大典》,并选入翰林。因进《玄兔诗》,授户科给事中。洪熙间累官

  • 真定府志

    三十三卷。明唐臣修,雷礼纂。唐臣,直隶天长人,嘉靖二十六年(1547)任真定知府。雷礼,丰地人,直隶大名府通判,前吏部考功司郎中。真定府自古以来为重镇,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有志。知府唐臣请示抚台李吾西

  • 古今注

    三卷。附《中华古今注》三卷。《古今注》三卷,旧本题晋崔豹(生卒年不详)撰;《中华古今注》三卷,旧本题后唐太学博士马缟(约854-933)所撰。豹书无序跋,缟书前有自序,称“昔崔豹《古今注》博识虽广,迨

  • 钦州志

    十四卷,清董绍美修,吴邦瑗纂。董绍美,满洲镶白旗人,监生,康熙五十九年(1720)州知事。钦州旧志修于明嘉清间林希元,至康熙间共三修。董绍美莅任,索阅志书,朽蚀不堪读,欲复修志乘,但当时钦州灾荒,疮痍

  • 粤匪纪略

    ①一卷。清姚宪之(?-约1857)撰。姚宪之字涤山,浙江余杭(今临平镇)人,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。咸丰三年(1853)升宁阳知县。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,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。他根据《黄

  • 顾氏易解

    无卷数。旧题明顾曾唯撰。曾唯字一贯,号鲁斋,江苏吴江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其著《周易详蕴》十三卷,无此书之名。该书用注疏本,只有上下经。卷首载元人肖汉中《读易考原》、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