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无闻堂稿

无闻堂稿

十七卷。明赵釴(约1556前后在世)撰。赵釴,字子举,一字鼎卿,桐城(今安徽桐城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)进士,官至右佥都御史,巡抚贵州。著有《古今原始》(已著录)。是集为赵釴诗文集。凡十七卷。其中文十二卷,诗五卷。为其子赵鸿赐所编刻。据林树声所作《墓志》称,其“《几希图说》、《辟方土》、《论讲学》诸说,皆阐明理道,发前人所未发。”而是集仅收《几希图说》,余皆不载。盛汝谦为其作行状,载《自祭文》一篇,集中亦不载,疑是编订时删汰。赵釴学术以王守仁为宗,主良知之说。文章颇为磊落,微近七子之风。其诗虽未及其文,亦时有佳句。现存有明隆庆年间刻本,北京图书馆藏。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亦载此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晴雪楼遗稿

    一卷。清高祥撰。高祥,生卒年不详,字织云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高吉豹之女,姚炳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刊刻年代不详,大约刊于嘉庆间。

  • 新津县志

    四十卷首一卷,清王梦庚原稿,陈霁学修,童宗沛纂。陈霁学,古闽人,曾任新津县知县。童宗沛,邑人,禀生。按新津县志,创修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书仅四十一篇,而载赋役者二十三篇。嘉庆十七年(1812)

  • 对雨楼丛书

    五种,三十五卷。清缪荃孙(详见《云自在龛丛书》)编。此丛书影印古籍旧刻,多有价值。如宋黄休复《茅亭客话》十卷,记西蜀之事,曾刊于《津逮秘书》中,也有旧本流传。士礼居藏有三本,一为宋刊本,一为旧钱罄室家

  • 含素子麈谭

    十卷。明朱清仁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清仁,号怀白,别号含素子,黄州(今属湖北省)人,流寓南昌为道士。撰有《含素子麈谭》十卷。此书分条札记,依类分为《行品》、《玄真》、《圣居》、《佛说》、《审世》、《博记

  • 释名疏证补

    八卷。清王先谦撰。王先谦(1842-1917)字益吾,晚年号葵园老人,学者称葵园先生,湖南长沙人。同治四年(1865年)进士,选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官至江苏学政。任满引疾归,后历主南菁、思贤、岳麓、城

  • 四书诠义

    三十八卷。清汪绂撰。汪绂原名烜,为学宗朱子。是书从《集注》,自序谓“勉斋诸贤,躬承师说,虽间有发明,何王许金陈胡吴史而下,已浸失微言之绪”,因而“复会群言,辨伪纠谬”。序后又有例言,以为讲章家涉陆学者

  • 六研斋笔记

    四卷、二笔 四卷、三笔 四卷。明李日华(详见《梅墟先生别录》条)撰。李日华工于书、画,所以此书所记论书、画者占全书的十分之八。文词清隽,体例类似题跋类。《四库》馆臣认为“画锦褫玉轴,流览既久,意与之化

  • 巽川集

    十六卷。明祁顺(1434-1497)撰。祁顺,字致和,号巽川,东莞(今广东东莞县)人。明天顺四年(1460)进士,授兵部主事,进郎中。成化中出使朝鲜,累官至江西右布政使。著有《巽川集》。是集凡十六卷。

  • 曹子建集

    十卷。魏曹植(192-232)撰。曹植字子建,沛国谯(今安徽亳县)人。三国时魏杰出诗人。曹操第三子,封陈王,世称陈思王。少有文才,援笔成文,被曹操宠爱,一度欲立为太子。曹丕、曹睿相继称帝,植备受猜忌。

  • 张佩渠所著书

    三种,四十三卷。清张调元撰。张调元字燮臣,号寅皋,又字佩渠,郑州(今属河南省)人,嘉庆年间举人。三种为《佩渠文前后集》不分卷、《京澳纂纪闻》二十五卷(考证经史之作,兼记乡邦文献)、《佩渠随笔》十六卷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