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感精符

春秋感精符

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汉学堂丛书》)辑。该书是《春秋纬》之一,又名《春秋纬感精符》,大体上说天人感应及灾异符瑞之事。明人孙珏说:“此言一切灾祥,皆精神所感召,而天物来符,故多述人事。”(《古微书》)案《感精符》说:“山川之精,上为星,各应其州域分野,分国作精,神符验也。”(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引)意思是说山川精气,上为星辰;帝王上应列星,故君主政教得失,声闻于天,灭人相感,如合符契,故名《感精符》。篇中述三统、三正,孔为赤制等,多《公羊》家言。旧有宋均注。该书久佚,黄奭辑得一百五十一条,收入《汉学堂丛书·通纬》及《黄氏逸书考·通纬》。又,《说郛》、明人孙珏《古微书》、清人刘学宠《诸经纬遗》、乔松年《纬捃》、赵在翰《七纬》、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、王仁俊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》都辑有《春秋感精符》,可参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源乡志

    十八卷,首一卷。清王勋祥修,王效尊纂。王勋祥详见《徐沟县志》。《清源县志》自顺治十八年(1661)知县和羹及邑人王灏儒创修后,至光绪八年(1882)已二百余年,无人正式续修。然乾隆二十九年(1764)

  • 考古类编

    十二卷。清柴绍炳(生卒年不详)撰。柴绍炳著有《古韵通》。此书分三十三门。凡是有关典章制度,都摘录其指要,串联成篇。书中自序谓取便童蒙,比于《小学绀珠》之类,盖为举业后场设也。原名《通考纂要》。雍正甲辰

  • 玄真子外篇

    见《玄真子》

  • 历代名臣奏议

    三百五十卷。明永乐十四年(1416)黄淮、杨士奇等奉敕编。黄淮(1367-1449)明浙江永嘉(今温州市)人,字宗豫,洪武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成祖即位,召时称旨,引为顾问。永乐二年(1404),入直文渊

  • 商文毅公集

    十卷。明商辂(1414-1468)撰。商辂,字弘载,号素庵,淳安(今属浙江)人。正统十年(1445)状元及第,授修撰,累官至户部尚书,兼文渊阁大学士,谥文毅。著有《文毅集》、《商文毅疏稿略》。是集一名

  • 歧疑韵辨

    五卷。清杜蕙撰。蕙字树亩,江西南丰人。杜氏认为岐韵之字,初学之士往往迷离莫辨,遂摘取兼韵之字,一为之注释。其编次本部平通平则合详两平之义;平通仄则合详平仄互见之义;平仄数韵互见则详合数韵异同之义。训释

  • 文致

    不分卷。明刘士鏻(约1654前后在世)编。刘士鏻浙江杭州人。字号履迹待考。崇祯四年(1631)进士。此书辑汉、魏、六朝以至明人所著,通为一书。不分卷数,但别列为十七门。诠次颇伤芜杂,无所取裁。《四库全

  • 百川学海

    一百零一种,一百七十七卷。宋左圭编辑。左圭字禹锡,别号古鄮山人,浙江人,《宋史》无传,生平事迹失考。汉扬雄《扬子法言·学行》有“百川学海,而至于海”之句,丛书之命名即取义于此。这是仅存于今的宋人汇刊书

  • 书经大统凡例

    一卷。清廖平撰。此书取用札记体的形式,对《尚书》中的数十条疑义逐条进行辨析,是光绪丙午(1906年)在青神汉阳国粹精舍讲学时的讲稿。本书多附会经文,又引西方的一些学术名词,颇多怪异之论,但仍以今文经学

  • 茶录

    二卷。宋蔡襄(1012-1067)撰。蔡襄,字君谟,谥忠惠,兴化仙游(今福建仙游县)人,一作莆田(今福建莆田县)人。天圣八年进士,曾任福州、泉州、杭州知州,累官至端明殿学士。工书法,人称当时第一。著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