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者大师别传
一卷。唐代释灌顶撰。灌顶生平事迹详见《大般涅槃经疏》辞条。《智者大师别传》一书。灌顶作于隋仁寿元年(601),全传约有一万余言,详载智者大师智生平事迹。其目的在以此来昭示盛德,引导后学。灌顶在其著《国清百录》中已记有智事迹,故此传称名为别传。此别传与已出文献记载相比较,更为系统,详尽,于智者介绍尤为公允。是研习智者及其佛学思想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。现见载有扬州藏经院本。
一卷。唐代释灌顶撰。灌顶生平事迹详见《大般涅槃经疏》辞条。《智者大师别传》一书。灌顶作于隋仁寿元年(601),全传约有一万余言,详载智者大师智生平事迹。其目的在以此来昭示盛德,引导后学。灌顶在其著《国清百录》中已记有智事迹,故此传称名为别传。此别传与已出文献记载相比较,更为系统,详尽,于智者介绍尤为公允。是研习智者及其佛学思想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。现见载有扬州藏经院本。
一卷。清张榕端撰。张榕端,字朴园,磁州(今河北磁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十五年(1676)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康熙三十五(1696)年,张榕端奉敕东祭,正月离京,登泰山,历沂山、东海,往返四
五十六卷。清吕燕昭修,姚鼐纂。吕燕昭,字仲笃,河南新安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举人,官知县,擢知州,迁知府,嘉庆十二年来任江宁知府。姚鼐(1732-1815),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,旧称惜
一卷。《燕香集》二卷。《燕香二集》二卷。清方观承(1698-1768)撰。方观承,字遐谷,号问亭,又号宜田,桐城(今安徽桐城)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)由监生荐授中书舍人,乾隆朝历任吏部郎中,直隶清河
① 十四卷。清张叙撰。张叙字凤冈,太仓人。雍正十年(1732)举人。此书经传次序将“小象”总列于六爻之后,而将“大象”置于《彖传》之前。“小象”置后创自宋吴仁杰,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创于周燔。而张叙乃以为
十卷。宋赵鼎(1085-1147)撰。赵鼎,字元镇,号得全居士,解州闻喜(今山西闻喜县)人。崇宁五年(1106)进士及第,累官尚书左仆射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左相),兼枢密使。绍兴五年(1135)监修神
二卷。唐李善(630-689)撰。事迹见《文选注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善注单行之本,世罕传。此本虽称从宋本校正。今考其第二十五卷陆云《答兄机》诗注中,有向曰一条,济曰一条。又《答张士然》诗注中,
四卷。唐代释道宣撰。道宣生平事迹详见《四分律合注戒本》辞条。《释迦方志》一书,道宣作于永徽元年(650),全书载文共有八篇,一、统摄篇,二、中旁篇,三、遗迹篇,四、游履篇,五、通局篇,六、时住篇,七、
十二卷。宋杨侃编辑。侃又名大雅,字子正,钱塘人(今杭州市)人,北宋端拱年间(988-989年)中进士,官至集贤院学士,生卒年不详。所编《两汉博闻》一书,乃《汉书》和《后汉书》之摘录,所摘内容以原书字句
一卷。明金瑶撰。瑶字德温,号栗斋,安徽休宁人。嘉靖十年(1531)选入贡生,授会稽县丞,再补卢陵县丞。后迁桂林中卫经历,因母老不去上任,而在家乡教书,活到九十七岁才逝世。该书成于万历九年(1581),
十五卷。明茅瑞征(详见《虞书笺》)撰。《禹贡汇疏》计有图经二卷、汇疏十二卷、附录一卷。图经部分,上卷共二十四图,皆取自郑晓《禹贡图说》;下卷亦二十四图,系瑞征个人补辑。汇疏部分,九州每州一卷,共九卷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