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卷。辑佚书,清马国翰辑。《归藏》为三《易》之一,又名《坤乾》,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有记载。郑玄以为殷代之《易》。该《易》以重卦坤为首,乾次之,故名《坤乾》。又因坤象征地,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,故名
四卷。《拾遗》一卷。明戚雄编。戚雄字世英,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官至监察御使。戚雄以赵鹤所编《金华文统》弃取不当而编本书,乃取其乡先辈潘良贵、范浚、吕祖谦、陈亮、唐
二十卷。宋孙光宪(约900-968)撰。孙光宪字孟文,自号葆光子,陵州贵平(今四川仁寿东北)人。孙光宪本为农家子,好读书,性嗜藏书,常手自抄写,聚书数千卷。后唐时为陵州判官,旋依荆南高季兴为从事,后劝
无卷数。徐越撰。徐越,清江南山阳(今陕西山阳县)人,字山琢。顺治壬辰(1652)进士,授行人,擢御史,在谏垣十三年,条奏皆关大政,言漕河事先后十六疏,历陈淮黄分合变迁,及两河冲决,州县被灾状,迁兵部督
① 五卷。宋胡宏(1105-1155)撰。胡宏,字仁仲,建宁崇安(今福建崇安县)人。胡安国之子。幼从杨时、侯仲良学,又尽得其父之学。优游衡山之下,凡二十余年。张栻曾受学于他。秦桧与其父交谊最深,故力汲
一卷。作者不详。宋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记有此书,称“元始天尊说”。此本所收,仅数十则,而且次序杂乱。书中所述,要旨是推演尸解之术,又涉及火解、兵解之术等,其说荒诞不经。书中还有司命东乡君之语,并提及张
二十卷。元吴会(?-1388)撰。会字庆伯。金溪(今属江西)人。至正三年(1343)举乡荐第一。入明不仕。以一足废,自称独足先生。所作诗文名《独足雅言》,共二十卷。已散佚。此集为其裔孙吴尚纲编定,更名
十八卷。卷首七卷。清张用星(?——1782)撰。张炳南续辑。用星字联斋,一字兰坡,峄阳(今江苏邳县)人,潜心经学,尤精于《左氏春秋》。炳南原名以标,字午园,用星侄,官至明府。此书前有嘉庆二十四年己卯(
① 六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元许恕(?-1314)撰。恕字如心。江阴(今属江苏)人。元至正中,授澄江荐院山长。不久天下已乱,恕乃辞官遁迹海上。与山僧野人为侣。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。六卷,《补遗》一卷,
五种,六卷,附录一卷。明王光鲁(生卒年不详)编纂。王光鲁字汉恭,淮南(今属安徽省)人,对历史地理学等颇有研究。五种为《历代地理图》、《历代地理直音》、《历代事变图谱》一卷附《古今官制沿革图》、《古语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