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桃花扇

桃花扇

二卷。清孔尚任撰。孔氏,字号生平见《小忽雷》条。孔尚任早年便留意于南明兴亡史事,他曾于亲友、交识处广搜轶闻,又从一些载记中采录史实,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孔尚任入仕后,特别是往淮扬协助疏浚黄河海口期间,他得以在扬州登梅花岭,拜史可法衣冠冢;到南京过明故宫,拜明孝陵,登燕子矶,游秦淮河。同时结交了明代遗民冒襄等人,访问栖霞山道士张瑶星,增加了许多见闻,为创作《桃花扇》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)孔尚任回京,在与顾采合作写成《小忽雷》传奇后,于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六月,经十年苦心经营,三易其稿,完成《桃花扇》传奇。《桃花扇》传奇,凡四十四出,以南明朝廷兴亡为政治背景,写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避乱南京,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。二人一见钟情,定情次日,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于阮大铖。阮大铖乃魏忠贤余孽,他出资意在结纳侯方域,以求开脱恶名。李香君义形于色,当即卸却妆奁以还。阮大铖衔恨,诬侯方域为左良玉内应,欲害之。侯方域避害往淮南投史可法。甲申三月,李自成入京,崇祯帝自缢,奸臣马士英、阮大铖于南京迎立福王,建立南明朝廷。南明的昏王、奸臣不理朝政、整日征歌逐舞。马士英、阮大铖屡次加害李香君、强迫香君改嫁。香君不从,守楼明志,面血溅扇。杨龙友以血点染成桃花,传奇即以之命名。香君以桃花扇寄与方域,期盼团圆。方域返南京途中,正值马士英、阮大铖搜捕东林党人、复社文士,方域遂被捕入狱。香君又被马、阮选入宫中充歌妓。不久,清兵南下,南京失陷,侯方域与李香君在逃至栖霞寺白云庵避难时重逢。后经张道士指说醒悟,二人割断“花月情根”,双双入道。《桃花扇》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,以艺术形式总结评价了南明历史,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、反对邪恶势力的高贵气节,歌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敌、殉国的英雄气概,成功地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典型人物,把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恰当地结合起来,把男女爱情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,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引发的兴亡之感,把传统的爱情剧和时事剧都提高到新的高度,成为汤显祖《牡丹亭》后中国戏剧史上的又一个高峰。《桃花扇》写成后,“王公荐绅,莫不借抄”,歌台演出,岁无虚日,流传遍及各省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)孔尚任因故罢官,二年后,回归故里。六、七年后,《桃花扇》始在津门诗人佟芦村的帮助下刻板印行,此即康熙四十七年(1708)刻本,现北京图书馆收藏。此外又有兰雪堂本、西园本和暖红堂本,梁启超注本。解放后通行的为王季思校注本。《桃花扇》还传播到国外,有英、法、德,日等多种外文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闺秀集初编

    五卷。清季娴(生卒年事迹均不详)撰。季娴,兴化(今江苏淮扬)人,嫁与李氏。编有《闺秀集初编》。是集为明妇女诗歌总集。凡五卷。选录了明代妇女的诗歌,编为四卷,又附词一卷。诗均为近体。是集称“初编”本有续

  • 通玄真经缵义

    十二卷。宋杜道坚(1237-1318)撰。杜道坚,字处逸,号南谷子,当涂采石(今属安徽)人,十四岁出家为道士,居武康计筹山(在今浙江省)升玄观,受赐辅教大师。元初入觐元世祖,赐玺书,提点道教,被授予高

  • 中州人物考

    八卷。清孙奇逢(详见《读易大旨》)撰。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,收二百余人,分理学、经济、忠节、清直、方正、武功、隐逸七类,每类一卷,其第八卷为《补遗》和《续补》。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

  • 渔樵对问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宋邵子撰。邵子,即邵雍(1011-1077),北宋哲学家,字尧夫,谥康节,其先范阳人,幼随父迁共城(今河南辉县)。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,后人称其为百源先生。屡授官不赴。后居洛阳,与司马光、吕

  • 巡城条约

    一卷。清魏裔介(?-1686)撰。魏裔介,直隶柏乡(今河北柏乡县)人。顺治三年(1646)中进士,官至太子太傅。有《孝经注义》。康熙二十五年卒,追谥文毅。顺治丁酉年(1657),“裔介为左都御使,立此

  • 西塘集

    十卷。宋郑侠(1041-1119)撰。郑侠,字介夫。福州福清(今福建福清县)人。治平四年(1067)进士,任光州司法参军。时王安石变法,数以书言新法之弊。监安上门时,天旱,流民四起,作《流民图》献神宗

  • 周礼今释

    六卷。清杜文灿(?-1886)撰。文灿字子白,广东南海人,道光举人,曾官知县。师从陈澧(1810-1882)。另有《易大义补》一书,已著录。《周礼今释》一书,以清制阐释《周礼》制度。所释大多恰如其分。

  • 庚辛之间读书记

    一卷。清王国维撰。此编成于1910-1911年间,收书十五种,皆撰提要考证,有王忠悫公遗书观堂外集本。

  • 虞氏易象考证

    二卷。清纪磊撰。三国易学家虞翻曾依经立注,以阴阳消息、六爻、发挥、旁通、升降、上下为宗,创虞氏逸象。后人多有搜集和订正者。清代惠栋所著《易汉学》辑虞氏逸象三百三十一事,张惠言所著《周易虞氏义》辑四百五

  • 奕载堂古玉图录

    一卷。清瞿中溶编撰。瞿中溶,字木夫,江苏嘉定人。此书原稿藏于丁氏“八千卷楼”,徐乃昌录副后,由瑞安陈准刻印出版。书虽称图录,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图谱,而多为考释。书中著录古玉五十器,上起周秦,下及隋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