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楚辞节注

楚辞节注

六卷。附《楚辞叶音》一卷。清姚培谦(1693-1780)撰。姚培谦,字平山,号鲈香居士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诸生,雍正中保举人材,不赴。好交游,名满江左。著有《楚辞节注》、《增集左传杜注》、《经史臆见》、《李义山诗笺注》等。《楚辞叶音》,清刘维谦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维谦,字双虹,号友萍。《节注》所收除朱熹《楚辞集注》二十五篇屈原诗作外,又从林云铭说,将《招魂》、《大招》归于屈原作品而收入书中。卷前有乾隆六年(1741)张奕枢序,姚氏例言八则,目录(卷一《离骚经》,卷二《九歌》,卷三《天问》,卷四《九章》,卷五《远游》、《卜居》、《渔父》,卷六《招魂》、《大招》)。注释体例为:每篇小题后,节录朱熹《集注》该篇小序,将《集注》章解分解为句解,小字夹注于当句之下,字音注于该字之下,以空格标出《集注》章的区分处。采取朱注外他家说法,注明姓氏并围以黑线标明。评注大意、章法等以“〇”号标别。此书一仍朱注,所不同者有四。一是“节繁举要”,二是对朱注“未详置之”的,除以王逸之说补充外,“偶从旁搜得之”为“开释蒙童”,三是删去朱注赋、比、兴之说,四是在叶韵上,“若龃龉不合之甚者,仍当依朱子,又或稍有变易”(均见《例言》)。可知此书,基本遵从朱说。《楚辞叶音》一卷。刘氏将《楚辞》各篇韵读不合后世音叶者242字摘出,以反切注音,或标声调同异。分《离骚经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章》、《远游》、《卜居》、《渔父》、《招魂》、《大招》九目,大抵本朱熹之说,无所发明。书末有姚培谦30字识语。版本有清乾隆六年(1741)自刻本,北京、浙江、福建图书馆,清华大学、山西大学藏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上洋博斯堂刊本,姜亮夫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今乐考证

    清姚燮(1805-1864)撰。姚燮,字梅伯,又字复庄,又称复道人,浙江镇海人。清代文学家、戏曲理论家。多才多艺,工诗文词曲,长于绘画。一生著述很多,达六百卷以上。诗文集《大梅山馆集》颇为著名。戏曲选

  • 冥祥记

    十卷。南朝齐王琰(约454-?)撰。王琰字号不详,太原(今山西太原)人,幼年在交趾,从贤法师受五戒。还都。泰始末移居乌衣,曾游于江都、峡表,齐建元元年复还京师,卒年不详。王琰是佛教徒,据书前自序称:幼

  • 求益斋读书记

    六卷。清强汝询撰。汝询,字荛叔,江苏溧阳(今江苏溧阳县境内)人,生卒年不详。咸丰年间(1851-1861)举人,曾任赣榆教谕。这本书共有六卷,其卷一为《易经》、卷二为《书经》、卷三为《诗经》、卷四为《

  • 春秋笔削微旨

    二十六卷。清刘绍邠(详见《周易详说》)撰。此书专采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二传附会之说与孙复、胡安国诸家臆断之论汇为一编,更以己意穿凿。作者抨击《左传》不遗余力。他认为《春秋》经记人以或书名或书字或仅书“人

  • 娱亲雅言

    六卷。清严元照(1773-1817)撰。元照字修能,号九能(一作久能),浙江归安(今吴兴县)人,经学家。诸生。治经史务实学,熟于《尔雅》,为诂经精舍高材生,深得阮元、朱珪赏识。曾尽卖所有书,得钱二十六

  • 西藏志

    不分卷,佚名纂修。《西藏志》乾隆五十七年(1792)和宁刻本。全书不分卷,分三十五目,为:事迹,疆圉、山川、寺庙、天时、物产、岁节、纪年、风俗、衣冠、饮食、婚嫁、夫妇、生育、丧葬、医药、占卜、礼仪、宴

  • 隶法纂要

    十卷。清项怀述(生卒年不详)编。怀述字惕孜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此书号为顾蔼吉《隶辨》的改编本。卷一至卷八改顾氏之以韵分卷为以偏旁分部,于顾氏原书所录隶体之外一字未增,只是依照《康熙字典》部首另行编次

  • 吴菘圃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吴璥(1747-1822)自述。吴璥字式如,号菘圃,浙江钱塘人(今余杭)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进士,历任编修,侍讲学士,河南布政使、巡抚,河东河道总督,江南河道总督,刑部、吏部尚书,协办

  • 名物类考

    四卷。明耿随朝(生卒年不详)撰。耿随朝号敬庵,滑县(今属河南省)人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。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。本书为解释名物之作。与《尔雅》相类。全书分十五门。而往往征引较乱,又不著出典,破坏了全书的体例

  • 将乐县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李永锡纂修。李永锡,曾任将乐县知县。邑志自明万历间知县黄仕正重修后,一直未再修。乾隆三十年(1765)李永锡又设局纂辑志乘,历数月告竣,刻印。兹篇立意标新,然条目混乱,记述芜杂寡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