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殷墟文字类编

殷墟文字类编

十五卷。商承祚编。商承祚(1902-),字锡永,广东番禺人,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、书法家。现任中山大学教授。他曾拜罗振玉为师,学习甲骨文、金文。并从事甲骨文、金文及古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,著有《殷墟文字类编》、《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及考释》、《殷契佚存》、《十二家吉金图录》、《浑源彝器图》等书。此书木刻线装八册。全书正编十四卷,待问编十三卷,罗振玉《殷墟书契考释》一卷,后附《通检》一卷。第一册包括:王国维序,自序,卷一、卷二;第二册,卷三、卷四;第三册,卷五、卷六;第四册,卷七、卷八、卷九;第五册,卷十、卷十一、卷十二;第六册,卷十三、卷十四、检字;第七册,待问编十三卷;第八册,罗振玉《殷墟书契考释》前四章。全文依《说文解字》部首顺序编排,每字下皆注明出处、考释来源或加按语。字多存原形。待问编中集疑难字,依形义分卷编排。共收甲骨文单字一千五百七十五字,正编七百九十字,待问编七百八十五字。所收之字是1923年前著录各书。在编排体例、释义上较之王襄编著的《簠室斋殷契类纂》更具有甲骨文字典之性质,在甲骨学中实为甲骨文第二部字典。所用材料有《铁云藏龟》、《殷墟书契》、《殷墟书契后编》、《殷墟书契菁华》、《铁云藏龟之余》、《龟甲兽骨文字》六种。各种解释基本上是抄录罗振玉、王国维之说。作者自释者仅十之一二,在书中加上“祚案”二字,以示区别。作者的解释,有的是对罗、王之说加以引申,有的是自己的新说。1923年决定不移轩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忏摩录

    一卷,清彭兆荪(1768-1812)撰。彭兆荪字湘涵,又字甘亭,江苏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。平生著述宏富,主要有《小谟觞馆诗集》八卷,《诗余》二卷,《潘润笔记》,已著录等。《忏摩录》为兆荪早期作品。姚椿

  • 读书笔记

    一卷。明祝允明(详见《浮物》条)撰。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,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,随笔笺记而成。篇幅较短,约一千六百余字,不分门类,随意漫记,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,虽为一己之见,然亦有可取之处。如关

  • 大业拾遗记

    二卷。旧题唐颜师古撰,实则伪托。鲁迅《唐宋传奇集·稗边小缀》说:“本文与跋,词意荒率,似一手所为,而托之师古,其术与葛洪之《西京杂记》,谓抄自刘歆之《汉书》遗稿者正等。然才识远逊,故罅漏殊多,不待吹求

  • 元书

    一百零二卷。清曾廉(1857-?)撰。廉字伯隅,湖南黔阳人。光绪举人。曾在家乡办爱莲书院。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。此书以《元史新编》为蓝本,讲究所谓“春秋之义”,认为文义可以错而歧,是非不可曲而淆。计本纪

  • 读韩诗外传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,道光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、河南学政。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,治经、子、小学、宗法王念孙父子,大要在正句读、审字义、通古文假借,并分析其

  • 从古正文

    五卷。明黄谏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谏字廷臣,高邮(今属江苏)人,迁徙兰州。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,后谪广州府通判。工隶篆行楷,善画。其著作还有《书经集解》等。此书旨在考正字画之讹,以《洪武正韵》隶字,每字大

  • 岭南集

    八卷。清杭世骏撰。生平籍里见《道古堂全集》条。是书系诗集。其内容:卷一,辑《酬丁处士饯送江口》、《富春渚用谢康乐韵》等七十三首,附诗七首;卷二、辑《漫与四首》、《胡秀才惠黄独》等三十三首,附诗十三首;

  • 江邻几杂志

    见《嘉祐杂志》。

  • 春秋别典

    十五卷。明薛虞畿撰。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,见春秋君臣往迹,不下千事,散见百家,皆三氏所未录。间或微掇其端,而未究其绪,存其半而不采其全。所以作者略仿《左传》之例,分十二公以统其世,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。书

  • 粤诗搜逸

    四卷。清黄子高(生卒年不详)编辑。黄子高,字叔立。广东番禺(今属广州)人。约嘉庆、道光时人。优贡生,以词章擅名,著有《石溪文集》等。此集为粤诗汇集。在编辑体例上与以往不同。以往粤人选编粤诗,大抵以兼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