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石经残字考

汉石经残字考

一卷。清翁方纲(1733-1818)撰。方纲字正三,号覃溪,顺天大兴(今北京市大兴县)人,乾隆十七年进士。历任编修,右中允,侍读,侍讲,侍读学士,侍讲学士,粤、赣、鲁等省学政,国子监司业,内阁学士、鸿胪寺卿等官,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、书法家,著述闳富,有《复初斋文集》等。此书所载汉石经残字,据称有《尚书》三段。第一段是《盘庚中》至《盘庚下》,两篇之间空一格。与洪适的《隶释》相较,每行失去下面一半。第二段是《洪范》,比《隶释》每行多三个字。第三段是《君奭》,其第二行比《隶释》多三字。第一段《盘庚》从黄秋盦藏本。末行“凶德绥绩”四字,则秋盦本无,从松江王氏抄得。孙退谷藏本有此“凶”字,及三半字。又见如皋江氏重刻本,则仅有“”字之右半。所以分别记录如此。《洪范》《君奭》二段,皆金匮钱氏藏本。按钱氏藏本还有《鲁诗》的《魏风》《唐风》,《仪礼》的《大射仪》和《聘礼》,《公羊传·隐公四年》,《论语》的《微子》篇和《尧曰》篇,共五百余字,都是《隶释》所无的,不知从何而来。有人认为是钱泳的赝作。难成定论。又翁氏根据《公羊传》残碑,认为由此可知古本经自为经,传自为传,不象今日的版本那样,把传文附于经文。但他不知道《隋书·经籍志》已有“一字石经春秋一卷”“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”的说法。经、传的分列,早就有明文。新出土的石经中可资考证的也很多。有《石经汇函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观林诗话

    一卷。宋吴聿(约1147年前后在世)撰。吴聿,字子书,自署楚东人。楚东地广,莫详其邑里。其生卒与履迹亦不详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载此书,亦云“不知何人”。是书收载历代著名诗人的诗作,注释、评论、考证,并

  • 榘庵集

    十五卷。元同恕(1254-1331)撰。同恕字宽甫。其先太原人,后徙于奉元(今属陕西)。至元间授国子司业,辞不拜。延祐六年(1319)立皇太子,召恕为奉议大夫。卒赠翰林直学士,封京兆郡侯,谥文贞。此集

  • 贞翁净稿

    十二卷。明周伦(1463-1542)撰。周伦,字伯明,晚号贞翁,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明弘治十二年(1498)进士,官至南京刑部部尚书。谥康僖。著有《贞翁净稿》。是稿经明士英删定,由周伦之子周凤起刊

  • 十二楼

    十二卷。清李渔(1611-约1679)撰。李渔原名仙侣,字谪凡,号天徒。后因戴笠泛舟以遨游四方,改名渔,号笠鸿、笠翁、笠道人,别署觉世稗官、新亭樵客、湖上笠翁。清初戏曲理论家、小说和戏曲作家。祖籍浙江

  • 山谷刀笔

    二十卷。宋黄庭坚(1045-1105)撰。黄庭坚字鲁直,洪州分宁(今江西)人。其生平详见《山谷集》条。是集乃其所著尺牍。共二十卷。按年编次。其中,庭坚初仕至任馆职期间四卷,居忧时所作三卷,在黔州时所作

  • 分订皇清经解

    十六卷。无编者名氏。依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大戴记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为序,各为一卷。其涉于群经者,

  • 乐经集注

    二卷。明张凤翔撰。张凤翔有《礼经集注》已著录。是书取用《礼记·春官大司乐》以下三十官为乐经,他说汉代窦公所献的古乐经内容与《大司乐》相同。他用二十官之义证之注疏,且以为很恰当。其文义玄奥,与宋、元诸家

  • 读诗管见

    十四卷。清罗典撰。罗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可考。此书无序跋。说经每章下录集传集说,次以管见,间有辨说,亦伸己见。罗典治诗宗小序,故于每章之前,截取小序前二句,就此自为之说,或引他人之说以畅小序之义。然虽尊

  • 卮坛对问

    六卷。清江德中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江德中字汉若,歙(今安徽歙县)人,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。著有《西粤对间》。《卮坛对问》是江德中的一部杂说之作,此书首卷论述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。二卷至六卷都是杂论经史,著者

  • 抗言在昔集

    一卷。清沈冰壶(约1736年前后在世)撰。沈冰壶,字心玉,(一作玉心),号梅史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岁贡生,乾隆元年(1736)举博学鸿词。冰壶喜博览,熟精于史,其诗善于论古。是集皆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