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江氏音学八种

江氏音学八种

十三卷。清江有诰(?-1851年)撰。江有诰字晋三,号古愚。徽州府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恩贡生。一生无意仕进,杜门读书。曾概叹周秦以后,古音日失,便潜心音韵之学。始以顾炎武、江永、段玉裁之书为宗。初分古韵为二十部,后见孔广森《诗声类》,受其启发,将东冬分立二韵,又分古韵21部:一之、二幽、三宵、四侯、五鱼、六歌、七支、八脂、九祭、十元、十一文、十二真、十三耕、十四阳、十五东、十六中、十七蒸、十八侵、十九谈、二十叶、二十一缉。江氏古韵分部跟段玉裁相比,其特点是:一祭部、二叶部、三缉部皆与王念孙、戴震合;江氏主张宵部、侯部有入声、也与王念孙之说相合。江氏古音学的不足之处,即坚持质、术、栉、物、迄、没、屑不分。江氏晚年研究六书,著有《说文六书录》、《说文分韵谱》、《说文质疑》、《说文系传订讹》。还有《经典正字》、《隶书纠谬》等书。惜皆毁于失火。《诗经韵读》在《诗经》的每一押韵的章节后注明古韵部,入韵字另加圈作标识,隔句换韵的字外加方框标识。对异部通谐、江氏根据韵部远近分为三类:邻部通谐为通韵,隔一部通谐为合韵,隔几部通谐为借韵。凡通韵、合韵、借韵均在韵段末注明,并说明通谐的原因。《群经韵读》录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考工记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尔雅》等书韵语。《楚辞韵读》录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章》、《远游》、《渔父》、《卜居》、《九辩》等作品韵语,并附录宋玉赋九篇韵语。《先秦韵读》录《国语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战国策》以及诸子等二十四种古籍及秦刻石铭文的韵语。《唐韵四声正》卷首载有道光二年(1822年)后江有诰与王念孙往来的书信,讨论古音四声问题。江氏原认为古无四声,后反复研究,始知古人有四声,但古四声与今韵不同,于是仿顾炎武《唐韵正》体例,而著此书,专门纠正《广韵》四声之说。《廿一部谐声表》仿段玉裁《十七部谐声表》而作,按古韵二十一部汇列谐声偏旁。《入声表》卷首有凡例,叙述制表目的。江氏认为顾炎武《古音表》虽然能据古韵,以入声配阴声,但分配多有不当之处。江永虽然能据谐声偏旁分配入声,但仍然拘于今音,以入声兼配阴阳。江有诰则按顾炎武的观点,彻底破除今韵四声相承的观点,以入声分配阴声。《等韵丛说》主要讨论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,因缺乏描写工具,又受自己方音的影响,观点含混,问题较多。《江氏音学八种》目录:《诗经韵读》四卷卷首一卷、《群经韵读》、《楚辞韵读》、《先秦韵读》、《汉魏韵读》、《唐韵四声正》、《廿一部谐表声》一卷、《入声表》一卷、《等韵丛说》一卷。此书成于嘉庆十九年(1814年)同年刊刻。1934年严式诲刻入《音韵学丛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平县志

    ①二卷。清王佐纂修。王佐,满洲正黄旗人,举人出身,康熙五十二年(1713)任清平知县。王佐掌清平后,见旧志自兵燹之后,所存不过什一,遂为重修。取旧志为蓝本,加以厘正而更新,终成新志。《清平县志》康熙五

  • 肥城县乡土志

    九卷。清李传煦纂修,钟树森续修。李传煦,邑人,优廪生出身。钟树森,桐城人,进士出身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任肥城县知县。时朝廷命各州邑纂修乡土志,以为学校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,并由学部制定纲目义例,

  • 尔雅直音

    ①二卷。清孙偘撰,偘字步陶,江苏高邮县人。是编列陆德明《音义序》于卷首,次为例言,附以乾隆乙卯(1795年)自识,次为总目。正文析《释诂》至《释乐》为上卷,《释天》至《释畜》为下卷。此编为便初学,不注

  • 诗疑义释

    二卷。清胡文英(详见《诗经逢原》)撰。此编首有文英序云:“诗义疑窦极多,集注每云未详,文英究心数十载,详考诸家,略有所得,恐至遗忘,聊录数则而成此书”。今考是书,虽云详考诸家而实未详,亦无所尊,而己见

  • 言行汇纂

    十卷。清王之铁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之铁字左仗,号朗川,湘阴(湖南省)人。康熙末年诸生,积学笃行,遵循礼法,授徒玉笥山,先课以小学近思录,始及五经百家子史,从游者甚众,尚有入德津梁。《言行汇纂》是王之铁

  • 严陵集

    九卷。宋董编。董集,东平(今山东)人,官严州知州,绍兴时人,生卒年不详。此集为严州历代诗文之辑。为上起六朝之谢灵运,迄于南宋之初。前五卷皆为诗,第六卷诗后附赋二篇,七至九卷则为碑铭、题记、等杂文。所录

  • 联句诗帖

    八卷。清高宗乾隆与群臣联句诗。此联句诗帖各自为首尾,共成八卷,有《四库全书荟要联句》、《千叟宴联句》、《甲辰五经萃室联句》、《西成联句》,以及“洪范九五福之一”的《寿联句》、“洪范九五福之三”的《康宁

  • 荀子杂志

    八卷。清王念孙(见《广雅疏证》条)撰。王念孙是清代小学校勘大家。他的主要著作有《广雅疏证》十卷,《读书杂志》八十二卷,《志余》二卷。对各书不是全加校释,而是摘其一句或一条,考校诠释。凡立一说,必举古书

  • 改设学堂私议

    一卷。清刘光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光,陕西咸阳人。在陕西弘道开讲多年,在《陕西新志》中有其传记。该书名为《改设学堂私议》,实质上提出了更改各地县官制度的建议。书中提出,以二十至三十自然村为一乡,设立乡童学

  • 野蚕录

    四卷。清王元綎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元綎,字文甫,宁海(今山东牟平)人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考中进士。王元綎在参研前人有关野蚕资料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见闻,写成《野蚕录》一书。书中不仅介绍了多种野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