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汾阳县志

汾阳县志

①四卷。清吴世英修,刘文德纂。吴世英,辽宁盖平县人,出身贡生,顺治八年(1651)任汾阳县知县,后升河南陕州知州。刘文德,汾州府通判。按汾志创自明嘉靖王龙罔,其后孔文谷、王龙州相继纂述,然皆州志。改府后设附郭邑,名曰汾阳县。县令尹觉民重修之,于是县志始几粗备。此编修于顺治十四年(1657),全书四卷,每卷为一纲,分为:卷一土地纲:疆域下分星野、境至、山川、城池、铺舍、堡寨、市集、地亩、物产、古迹、祠庙、茔坟、桥梁、景致,沿革下分公署、学宫、循樾、藩封、豫备仓、养济院、寺观、关领;卷二人民志:版籍下分夏税、秋粮、农桑丝绢、颜料、抵饷、支销、驿站、旧额、粮徭、解部、商税、酒课、盐课、屯粮、学粮;卷三政事志:职官下分部使,旧题、名、州职、县职、学职,纪典下分庙祭、坛祭,选举下分历代人材、科甲、岁贡、辟举、恩科、拔贡、例贡、武举、貤封,武备下分武职、营卫、兵马、器械;卷四文献志:宸翰下分敕谕附题咏,列传下分名宦、乡贤、孝行、节义、贞烈、隐逸,艺文下分奏疏、碑记、铭诔、书、叙、传、诗,附灾祥仙释、杂著、纪异。此志分纲设目,层次不分,沿革、疆域多承谬袭舛,殊非善本。②八卷,首一卷。清周超修,赵日昌、邢秉诚纂。周超号锦川,浙江上虞县人,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,五十八年(1719)任汾阳知县。赵日昌号潜庵,邑人,康熙十四年(1675)举人。邢秉诚字宝一,华亭(今上海华亭县)人。此志修于康熙六十年(1721)初,历数月告竣。《汾阳县志》康熙六十年刻本。此志继吴世英所修县志重纂,其书体例无大纲,以目为聚,而不紊其先后,体裁尚得宜。然其书中记载,多未详考证,故误讹甚多。如以晋王雅为北周王雅,又以张轨所镇西河为汾州西河,此则显然之误谬。然在卷八艺文志中,记载明帝敕谕诸王,颇为珍贵。③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李文起修,戴震纂。李文起,广东归善县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进士,三十五年(1770)任汾阳县知县。戴震详见乾隆《汾州府志》。此书修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),为李文起延聘戴震所编纂,仅四阅月,戴震脱稿,即匆匆以公车去。志局急于竣事,故删削从简,同年告竣。《汾阳县志》乾隆三十七年刻本。全书十四卷首一卷。卷首有图、例言、序。分为:卷一沿革、疆域;卷二山川、城池、官署;卷三赋税、学校;卷四名宦;卷五职官、食封、流寓;卷六人物、孝义;卷七科目,卷八文苑、仕实、列女;卷九古迹、坛庙;卷十事考、杂识;卷十一至卷十四艺文。李文起、戴震均为当时名学者,雅擅文史,精于考据。此志篇幅短,然例精辞赅,一扫前志之荒芜,纲举目张,宁阙无滥,其中尤沿革辩证最为翔实。如西河、汾州、汾阳三名,旧志未经细考,西河本隋地著称,而县之称西河,因北魏置西河郡,治兹氏城,以后郡名仍之。遂以名县,说俱详后。若夫以汾阳名军,始于宋末,以汾阳名县,始于明万历中,此外所谓汾阳,散见史籍者,大率名同地异。旧志以隋之汾阳宫,唐之汾阳郡王,皆为县境,故实于沿革首云:“虞汾古西河,汾系之虞,而西河称古,又必在虞前,是县境远古之初,以迄后代,有西河汾州汾阳三名,同地并称。”悉加订正。此编较吴、周旧志,不啻天渊,不愧为方志中的善本。④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周贻缨修,曹树谷纂。周贻缨字宜园,广西桂林县人。出身进士,道光二十九年(1849)任汾阳知县。曹树谷,道光十七年(1837),任汾阳知县。按汾阳县志,自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)知县李文起约聘戴震纂修后,又已八十余年未修志书。周贻缨下车,即索李志读之,体例精严,为方志中善本。遂与邑绅悉心商确修志之事,复延沁水霍桐柯总其事,历四月而志成。《汾阳县志》道光三十年(1850)修,咸丰元年(1851)刻本。此编修志一奉李书为圭臬,李书所定例言十三则,亦刊之于卷首,以示法守。前列原书十四卷首一卷,而乾隆以后事迹分门别类附于后,其无可增之门类,则付诸阙如,唯恐擅改前人体例,为有识者笑。⑤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方家驹、庆文修,李其滋、王文员纂。方家驹,光绪年间署汾阳县知县。庆文字蔚堂,满州正黄旗人。出身进士,同治五年(1866)任汾阳县知县,光绪五年(1879)去职,七年(1881)复任。李其滋,光绪十年(1884)任汾阳知县。庆文在其志序中曰:“乾隆间县志成于戴氏东原,体例尽美,无以易也。道光季年,邑人曹氏艺五,踵事修辑,补遗正误,续编凡若干条,曹氏本邑望族,艺五又称通儒,习知习见,竭毕生精力,考订详核。修志时,辄出所著书印证大要,尤在不改前人作,最为卓识,余每读而善之。”光绪五年,前爵抚会,慨然有百国宝书之思,奏请纂修《山西通志》,檄下汾阳,六年前署任,方家驹以汾志经戴曹手定,无事发凡起例,命邑绅奉为圭臬,七年庆文复官斯邑,脱稿后,以杂出众手,未能协一。乃聘硕辅王文员主其事,往复咨商,期于至当《汾阳县志》光绪十年(1884)刻本。此编体例全盘承袭曹志,各类叙述皆首载戴志、次载曹志,最后增列补续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汶阳端平诗隽

    四卷。宋周弼(1200-1257?)撰。周弼,字伯,汶阳(今山东汶上)人,周文璞之子,自幼博闻强记,嘉定十三年(1220)进士,在浙东一带为官。嘉定十七年辞官而去,周游江湖。著有《端平诗隽》。此集为周

  • 卫生易简方

    十二卷。明胡(1375-1463)撰。胡,字源洁,号洁庵,毗陵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。建文庚辰年(1400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出身世医之家,自幼受家学熏陶,广涉历代医书。搜寻古今秘要良方,取其简易效验

  • 海珠小志

    五卷。明李韡撰。李韡,番禹(今属广东)人,生卒不详。万历(1573~1619)中官至武定府知府,是宋代龙图阁待制、吏部侍郎李昴英的后代。在广州城外的珠江之中有一块大石,叫海珠石,当初李昴英常在此地读书

  • 铁庐集

    三卷。《外集》二卷。《后录》一卷。清潘天成(1654-1727)撰。潘天成,字锡畴,江苏溧阳人。后移居安徽桐城,为安庆府学生。据《溧阳志》载,其幼与父母避仇相失。年十五,乞食行求,遇于江西界,百计迎归

  • 保生碎事

    一卷。清汪淇(详见《周官禄田考》)撰。又名《保婴经验方》、《济阴慈幼外编》。汪淇字憺漪,又字右之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汪氏善治妇、儿科。对明武之望所辑《济阴纲目》一书颇为推崇,于是对其笺释后予以重刊

  • 弇州山人年谱

    一卷。清钱大昕(见《廿二史考异》)撰。该书记明朝王世贞事迹。王世贞为一代通儒,大至朝章掌故,下至词典书画,无不熟悉精详。此谱条理分明,考证精严,颇可征信。大昕共作五谱,即洪适、洪迈、陆游、王应麟、王世

  • 昭陵六骏赞辨

    一卷。清张弨撰。张弨,字力臣,山阳(今属江苏省)人。博学嗜古,尤其喜好研究金石文字,晚年以耳聋而废。昭陵六骏,是陕西醴泉东北唐太宗昭陵前六块浮雕石刻,刻于唐贞观十年(636)。昭陵六马图赞,是何人撰书

  • 声律通考

    十卷。清陈澧撰。澧字兰甫,广东番禺人,道光举人,官河源县训导。此书凡十卷,鉴于古乐将绝,遂考古今声律,辨正古乐之法度。谓自汉以来以迄赵宋,古乐衰而未绝,唯今之俗乐有七声而无十二律,有七调而无十二宫,有

  • 尤溪县志

    ①十卷,清刘宗枢修,黄翼蕙纂。刘宗枢,字梅臣,号卓庵。正白旗人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任尤溪知县。黄翼蕙,晋安人,儒学教谕。考尤溪县志,创修于宋庆万间邑令宋咸。再修于明嘉靖六年邑令李文兖。三修于嘉靖

  • 西溪杂咏

    一卷。清陈文述撰。陈文述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字云伯,号退庵。著有《秣陵集》,为世所传。述西溪之作,旧有吴本泰《西溪梵隐志》、孙之騄《南漳子》、释大善《西溪百咏》,并传于世。此编亦同《秣陵集》体。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