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沧溟集

沧溟集

三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李攀龙(1514-1570)撰。李攀龙,字于鳞(一作子鳞),号沧溟,历城(今属山东省济南市)人。攀龙少孤家贫。稍长嗜诗歌,日读古书,里人共目为狂生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进士。历陕西提学副使。官至河南按察使。著有《沧溟集》《诗学事类》、《唐诗选》、《白雪楼诗集》、《古今诗删》、《诗文原始》等。攀龙才力富健,凌轹一时,与王世贞同为“后七子”首领。认为文自西汉、诗自盛唐以下,都无足观。倡导摹拟、复古。其诗多摹拟古人,古乐府割剥字句,诚不免剽窃之讥。诸体诗亦亮节较多、微情差少。散文粗率生硬,更有诘屈之词、涂饰之字。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暴露,较有艺术感染力。《沧溟集》初刻于隆庆年间,凡三十卷。其中诗十四卷,文十六卷。附录志、传、表、诔之文为一卷。集前有隆庆六年(1572年)张佳胤序,末有张履道后序。以后多次翻刻,有万历三年(1575年)胡来贡刻本;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吴用光刻本;万历三十四年(1606年)陈升刻本等,皆为三十卷本。此外,明万历二年(1574年)徐中行刻本,凡三十二卷;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对隆庆刻本的重修本,题名为《沧溟先生集》,凡三十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,《附录补遗》一卷。其实三十卷本、三十二卷本、三十一卷本,内容大致相同,并无多少差异。此书除《四库全书》本外,还被收入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沙集

    九卷。明陈献章(1428-1500)撰。陈献章,字公甫,新会(今属广东)白沙里人。世称白沙先生。受学于吴与弼。正统十二年(1447)举人。曾应召,授翰林院检讨而归,自后屡荐不起。一生唯重心性之学,主静

  • 童蒙习句

    一卷。明赵撝谦(1351-1395)撰。撝谦原名古则,后更名谦,其生平著述见《六书本义》。此书的体例是,每列一字,必载篆隶真草四体。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,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,不能赅备,只能略见一斑。

  • 味根轩韵学

    见“古今中外音韵通例”。

  • 春秋说略

    十二卷。清郝懿行(详见《易说》)撰。懿行通经学,尤深于小学。该书于乾隆壬子(1792)脱稿,乙卯(1795)校订,嘉庆乙丑(1805年)读法坤宏《春秋取义测》,复加以校订,可见用力之勤。作者在《叙例》

  • 礼记通读

    一卷。清杨履晋(生卒年不详)撰。善佺校。履晋,字康侯,山西忻州(今山西省忻州市)人。光绪九年(1883)进士,由刑部郎中,外任湖南宝庆府知府。善佺,号芝樵,姓必禄氏,镶白旗满洲举人,任法部右参议。《礼

  • 太平经国之书

    十一卷。宋郑伯谦撰。郑伯谦生卒年不详,字节卿,永嘉(今浙江宁波)人,初官修职郎,后为衢州府学教授。宋王与之撰《周礼订义》,首列宋代研究《周礼》者,共四十五家,并类编姓氏世次,郑伯谦为第三十一,居黄度、

  • 说文韵谱校

    五卷。清王筠撰。王筠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句读》。《说文韵谱》全称《说文解字篆韵谱》,南唐徐锴撰,乃是为《说文解字》作的音序检字表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锴所编部分,与《广韵》稍异。又上平声内痕部并入魂部,下

  • 虞氏春秋

    一卷。周虞卿撰,虞卿生卒年不详。战国游说之士。因进说赵孝成王,一见,赐黄金百镒,白璧一双;再见,为赵之上卿,受相印,故称虞卿。主张以赵为主,合纵抗秦。后因拯救魏相、魏齐、弃相印与魏齐逃亡,困于梁。穷愁

  • 才叔遗文

    一卷。清管乐撰。管乐,字才叔,江苏武进人。诸生。生卒年未详。少与兄晏均负才名,为诸侯上宾。曾国潘督两江,颇重其名。但未及有何功各,便病逝扬州。同乡恽伯方赠挽联云:“一生负王佐才,江左夷吾犹未老。半世作

  • 春秋说志

    五卷。明吕楠(见《周易说翼》)撰。该书评断春秋人物、史事,凭私臆断,务为新说,大抵褒贬迂刻,不近情理,甚至牵强附会。今有《吕泾野五经说》本、《惜阴轩丛书续编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