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沧趣楼诗

沧趣楼诗

一卷。清陈宝琛(1828-1935)撰。陈宝琛,字伯潜,号弢庵,福建闽县(今属福州市)人。同治戊辰(1868)进士,授编修,官至太傅、毓庆宫授读。任京官时与张之洞、张佩纶齐名,光绪十年(1881)以内阁学士襄办南洋军务,不久因母逝世返里,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家乡蛰居。著有《沧趣楼文存》。所居螺江,有沧趣楼,诗中对其周围环境多有描述:“而楼奇峰五,折叠若屏风。”“留客便盘圆石坐,借书惯坐绿阴摊。”集中有与乡里谢枚、龚霭仁、陈木庵等人的唱和之作,亦有家国沧桑之感,如《访慈仁寺松》:“身历浩幼兀不知,却对霜鬓怜吾衰。”《访崇效寺楸》:“虞山帝傅常独至,自写伊郁酬清幽。天回地转讵所料,痛定思痛将谁尤。”宣统元年(1909)陈宝琛被重新起用,离乡赴京时,赋诗留别,表现了前途难测、将审慎行事的态度:“屏居越两纪,一壑甘长终。谁知无心云,去住随天风。”“欲别谢知爱,所期谢无穷。行藏吾自审,不用哀龙钟。”其诗的内容多写士大夫颓丧失望、感伤忧愤,也有吟花弄草的闲适之作。其艺术风格属晚清“同光体”,枯淡迂缓,生硬晦涩。他学习韩愈和王安石,但艺术造诣却远甚。此卷收诗一百五十五首,分古、近两体,被陈衍选入《近代诗钞》。此卷有商务印书馆陈衍《近代诗钞》选本。1939年刊刻《沧趣楼诗集》,线装四册,共十卷,附词一卷,按年编排,本书所收之诗尽载于该集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经七书

    二十五卷。宋朱服等校定。朱服字行中,湖州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熙宁进士甲科,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、经义局检讨,历国子直讲、秘阁校理。元丰中,擢监察御史里行。俄知谏院,迁国子司业等职,卒于徽

  • 俗语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,标其原始。凡经史、小学诸书,均有采据。其采自说部者,并各注书名于其下,虽是解释常言,但考证颇近于古。然如释大夫称主,引《左传》及《国语》为证,而《周礼》以主

  • 泰西新史揽要

    二十四卷。英国人马恳西(Mack henzie)撰。英国人李提摩太(Timothy Richard)、蔡尔康译。英人名马恳西者众多,此不知为何人。李提摩太(1845-1919)。字菩岳。英浸礼会传教士

  • 周易观彖

    十二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通论》)撰。李光地曾奉命纂修《周易折中》,请求复用朱子古本。此编仍用注疏本,大概成书于《周易折中》之前。他的语录和《榕村全集》所载,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。而此书则只是说解《说

  • 卦变考略

    二卷。明董守谕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守谕字次公,鄞县(今浙江奉化)人。天启四年(1624)举人。鲁王时官户部主事,有刚直的名声。清兵渡江后遂杜门著书以终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读易一抄、二抄》、《易韵补遗》、

  • 阳城县志

    ①十六卷。清杨善庆修,田懋纂。杨善庆字必干,湖南兵阳县人。举人出身,乾隆十七年(1752)任阳城知县。按阳城县志,自创修于明嘉靖后,入清以来,顺治一修,康熙二修,此为三修。此书为四修。《阳城县志》乾隆

  • 玉堂遗稿

    无卷数。明肖良有撰。肖良有,字、以占,号汉冲,湖北省汉阳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八年(1580年)进士。官至国子监祭酒。著有《玉堂遗稿》。良有在史局十五年,长于当时制诰之文。其规模宏敞,有承平台阁之体。此稿

  • 韦斋集

    十二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宋朱松(1097-1143)撰。朱松字乔年,号韦斋,徽州婺源(今江西婺源县)人,朱熹之父。政和八年(1118),同上舍出身。荐除秘书省正字,官至吏部员外郎。因言事忤秦桧,出知饶州

  • 常山贞石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沈涛撰。沈涛,字匏庐,浙江嘉兴人。《常山贞石志》系沈涛于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官正定知府时所作。正定古为常山郡,故其书以常山为名。所收录常山石刻,自周至元,共250余种。编书时仿洪适《隶

  • 涉史随笔

    一卷,南宋葛洪(?-1237)撰。葛洪字容父,自号蟠室老人,婺州东阳(今属浙江)人,淳熙十一年(1184),曾从吕祖谦学,历官尚书员外郎,上疏乞请严饬将帅、整军图治。嘉定中,累宫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