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洞庭湖志

洞庭湖志

①十四卷。清陶澍修,万年淳撰。陶澍,详见《江苏水利全书》。万年淳,字弹峰,华容举人,博学多文。嘉庆二十年(1815),陶澎在都宫侍御时,有前长沙郡守沈廷瑛举叶世基所辑《洞庭湖志》稿,乞为划定。因巡城无暇,转付万年淳,嘱代笔削。嗣越十年始得撰竣。正伪补缺,倍于前书。其时陶澍已抚皖,而万年淳亦铨六安州丞,适为属吏。喜其功竟,亟筹金而梓之。洞庭旧无志,此书为首创矣。《洞庭湖志》道光五年(1825)刻本,共十四卷。分为十七门。依次为,舆图、皇言、星野、湖山、水道、洲港、堤垸、税课、兵防、风俗、物产、古迹、祠庙、游览、事纪、捃摭、艺文。其首列之三府一州八县四大北入湖全图,十分精细。源流分合,一览尽知。其他湖山洲港堤堰之形势方位,亦钜细毕陈。综观全书,文字清新,考证详明,搜采丰富,诚为可读之书。② 十四卷。清万年淳撰。万年淳,字弹峰,湖南华客人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官安徽六安直隶州州同。洞庭湖,界连三府一州八县,周围八百余里。旧有志。然多失漏谬误。万氏故又撰此书。《洞庭湖志》道光八年(1828)刻本,共十四卷。分为十七门。首舆图,次皇言,次星野,次湖山,次水道,次洲港,次堤垸,次税课,次兵防,次风俗,次物产,次古迹,次祠庙,次游览,次事纪,次捃摭,次艺文。旧志洞庭湖者,多铺张胜景,详记骚人墨客游览吟咏之事。兹篇则不同,认为洞庭地处滇黔楚蜀之咽喉,水利资长岳澧常之蓄浚,因而于山川、水道、堤垸、兵防、税课诸门,广为搜采,不厌其详,力求有益于实用。其拳拳之心,诚为可嘉。然其于议论中,力主洞庭即禹贡九江,似欠妥。古经文先谓江汉朝宗于海,后乃言九江孔殷,则九江自在江汉合流之下游,其非洞庭,灼然明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农本草经疏

    三十卷。明缪希雍(详见《先醒斋广笔记》)撰。又名《本草经疏》。缪氏医术精湛,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。他以《神农本草经》为经,以《名医别录》为纬,历三十余载,撰成此书。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《大观证类本草》,

  • 武经体注大全会解

    七卷。清夏振翼撰。夏振翼字遁门,安徽芜湖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。自宋代元丰间将《孙子》等七书定为武科试士的教科书后,此七书被称为《武经》,注解者也代不乏人,较著者有宋施子美《施氏七书讲义》、明刘寅七书

  • 屈赋微

    二卷。马其昶(1855-1930)撰。马其昶,字通伯,晚号抱润翁,安徽桐城人。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、学者,被誉为桐城派“殿军。”数应乡试,不获举。三十岁以后,专治群经,兼及子史,数十年如一日。光绪末就

  • 顾子新言

    一卷。吴顾谭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顾谭字子默,吴郡吴人,官至太常平尚书事。其事迹具载于《吴志》本传。《意林》谓谭字默造,误也。本传云:“著《新言》二十篇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经籍志》并

  • 历代武举考

    一卷。清谭吉璁(详见《延绥镇志》)撰。武举,乃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,始于唐代,后历朝皆因之,不定期举行,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、武会试之制,清代沿袭,考试科目分外场和内场,分别为

  • 豫章丛书

    ①三集,二十六种,四十七卷。清陶福履编。陶福履字稚箕,江西新建人。曾主讲友教书院。丛书收江西学者著作二十六种,经史子集均有,分三集。第一集收清黄永年《春秋四传异同辨》一卷等十二种;第二集收清辛绍业《易

  • 可园诗存

    二十八卷。清陈作霖(约1890前后在世)撰。陈作霖字伯雨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,生卒年不详,光绪元年(1875)举人,卒年八十四岁。《可园诗存》共收古、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,首卷曰《烬余草》,依次为

  • 太常因革礼

    一百卷。欧阳修(1007-1092)等奉敕撰。欧阳修,字永叔,自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。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北宋杰出文学家。天圣八年(1030)甲科进士。官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等。熙宁初,对王

  • 通鉴评语

    五卷,清申涵煜撰。申涵煜,字观仲,永年(今河北省永年县)人,康熙时举人,工诗善书,能画兰竹、有《敏庵·江杭诸集》。《通鉴评语》一书简明易通,大致平心论事,无过激失当之谈。对君臣关系,用人政策等都有详明

  • 书经集意

    六卷。万嗣达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嗣达字孝仲,浔阳(今江西九江市)人。明代学者。曾在南京刑部任职。《书经集意》卷首有自序,言书成于天启二年(1622)。该书分节讲解经文,较为浅近,似为家塾启蒙读本。间有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