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异文笺

礼记异文笺

一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礼记郑读考》)撰。俞樾在自序中言明著作此书之意图及原因:“《仪礼》之有古今文也,胡氏承珙为作《仪礼古今文疏义》,《周礼》之有故书也,徐氏养源为作《周礼故书考》,辨别异同,有功经学。然郑康成注《礼记》亦间存异文,前人未有考究者,辄作此笺,以补其阙。”《礼记异文笺》仅有一卷,而考《礼记》异文自有许多阐发及独到之处。如《曲礼》“宦学事师”句,郑注“学或为御”,又“跪而迁屦”句,郑注“迁或为还”,樾则疏证其异义非相通;又《檀弓》,“衽每束一”句,郑注“衽或作漆”“或作髤”,《礼器》“乡人”,郑注“或为献”“或为傩”,樾则疏证其异文非相通;又如《曲礼》:“共饭不泽手”郑注“泽或为择”,《乐记》“肆直而慈爱”,郑注云“爱或为哀”,樾则疏证其声近而义通;《曲礼》,“畛于鬼神”句,郑注“畛或为祇”,《檀弓》“华而皖”郑注“皖字或作刮”,樾则疏证其声转而义通。如此之类,考究异文,辨别异同,征引义据,皆极明确。俞樾作笺公平持正,以本文为据,不盲从郑注,也不任意为解。如《大学》“一人贪戾”句,郑训“戾为利”,樾则以为“戾者吝之借字”,驳郑义之妄断。又如《曲礼》“席间函丈”句,王肃据或本作“杖”,谓古人讲说,用杖指画。樾则申明郑注,而驳王氏之谬。议论持平,于古人无所偏袒,不愧是治学术之大家。《礼记异文笺》与《仪礼古今文疏义》、《周礼故书考》鼎足而三,其版本有同治十年(1871)《俞楼杂篡》初刊本及光绪二十五年(1899)《俞楼杂篡》重刊本。又有光绪十四年(1888)南菁书院《清经解续编》本,光绪十五年(1889)上海蜚英馆《清经解续编》石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俗常言疏证

    四卷。近人孙锦标撰。是书仿《恒言录》,疏证通俗常言,颇增收后起词语。卷首有1924年作者自序。有1925年南通孙氏石印本,日本《明清俗语辞书集成》第二辑收入。

  • 肯綮录

    一卷。北宋赵叔向(?一1127)撰。赵叔向号西隐野人,一作西隐老人,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。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。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,潜出至京西。金人退,引众屯青城,入至都堂,叱王时雍等速归政,置救驾

  • 昌瑞山万年统志

    十六卷。清英廉撰。英廉(?-1900),姓伊克明安氏,蒙古正蓝旗人。咸丰三年(1853)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,补护军校。同治元年(1862)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,镇压太平军和捻军。十年奉命赴伊

  • 海语

    三卷。明黄衷(1474-1553)撰。黄衷、字子和,南海(今广东广州市)人,别号病叟。弘治丙辰进士。授南京户部主事,出为湖州知府,历福建转运使、广西参政、云南布政使,皆有政绩,累官兵部右侍郎。晚年致仕

  • 读孙卿子札记

    二卷。清陶鸿庆撰。是书为读诸子札记第八种,其内容多补正王念孙、俞樾、王先谦诸家之说,义多平允。以《成相》篇论之,“险陂倾侧此之疑”。俞训“疑”为“止”;鸿庆以“疑或之”,最为明显。又“莫不理续势持”。

  • 辽海丹忠录

    八卷四十回。题“平原孤愤生戏草,铁崖热肠人偶评”。书首序署“翠娱阁主人”,孙楷第等据此推知作者为陆云龙,今有人以为作者实是陆云龙之弟。陆云龙,字雨侯,别号翠娱阁主人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生卒年不详,

  • 有竹居集

    三种,十六卷。清任兆麟(生卒年不详)撰。任兆麟字文田,号心斋,原名廷麟,震泽(今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年间举孝廉,以侍养辞。尝辟莲泾学舍著有《毛诗通说》、《春秋本义》等。是书所收有《林屋诗稿》四卷、《心斋

  • 国史金学士传

    一卷。清金兆蕃编撰。兆蕃,清末浙江秀水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金学士即兆蕃父金福曾。福曾以军功保知县,其后屡屡赈灾治河,多次为大府保奖。清国史馆为纳福曾入国史循吏传,先后撰有三稿,兆蕃汇集成书,并为之跋

  • 房县志

    十二卷,首一卷,清杨延烈修,郁方董等纂。杨延烈,字子扬,山东章邱人,进士,官房县知县。郁方董,字小晋,江苏嘉定人,主簿衔。县志,明弘治时教谕陶釜修《房县志》六卷,嘉靖时主簿严光修《房县志》,俱无传本。

  • 席上腐谈

    二卷。宋俞琰(详见《周易集说》)撰。《席上腐谈》),又作《席上辅谈》。俞琰曾撰有《周易集说》、《周易参同契发挥》、《易外别传》等书,元代都已附刻印行,而《席上腐谈》一书,不见元代刊本,所以世人多不知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