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或问

礼记或问

八卷。清汪绂(详见《周易铨义》条)撰。绂有《六礼或问》十二卷已著录。书首有吴引孙《序》“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”。《序》言,“学以育才,而才以莅事而事治。今人首尚科举,乃判学与事为两途,而才泯,生不识耰锄,长不习时教,嚣嚣然非今而是古。先生故于《月令》,首称吕氏,以为仿佛先王之典,有敬天勤民之志,其中良法美意,有足为后王法者,以破后生执滞之惑。其他辨析精审,折中至当,大要皆归于可行。夫先生生当盛世,味腴求道乃其言。若深有悲于王泽这不下究,而民隐之不上达,诚有见夫古圣哲王,所以经国理民者,成法具在。而承学者,乃昧昧焉未之或知,而岂容己于言”等等。末题“光绪丙申四月,同郡后学吴引孙,福茨甫,谨序”。汪氏有《礼记章句》、《曲礼》诸篇,皆为注释此忆。又摘取大意,设为问答,以别疑明是,可见汪氏勤《礼》甚笃。但也有可咨议者,如《曲礼》极言之尤所以“固人肌肤之会,筋骸之束,而为养正作圣之基”。上、下二册,详密深醇,以冠《礼记》之首。诚然不可不知类似释《王制》谓“齐鲁初封,皆非百里之俭”。引《鲁颂》及《左传》为证,反复考核经传,终不能肯定《孟子》、《王制》而反否定《周礼》。所云“制田以待封”,此必无之理。唯《汉文移》“淮南王,为城阳王,此虚淮南之国,以待封厉王之子”。如《月令》,谓“先秦儒者之书,而吕氏攘之。”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云,“《月令》周人之书。”皆有特识。唯《礼运》谓“出于黄老,故有大同小康之说”。而不知大道为公,选贤与能实为“郅隆之治”。此外于《学记》、《乐记》、《缁衣》各篇,颇致赞美。至《丧服》、《四制》一篇云,“不言制度之详而撮言大意,与上数篇(按指《聘义》诸篇,同出一手,”并言《竹义》、《礼智》、《丧服》之制,要归于此。其论精粹纯正,令人服膺备至。研究《礼》经,不可或缺参考。此书有《双池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刍荛录

    二十卷。明冯恩(1496?-1576?)撰。冯恩,字子仁,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)人,嘉靖五年(1526)进士,擢南京御史官至大理寺丞。冯恩官御史时,疏劾张孚敬、方献夫、汪鋐等权臣获罪。下狱论死,及朝审不

  • 本事方释义

    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》

  • 兀涯西汉书议

    十二卷,旧本题为明张邦奇撰,实际上是根据霍韬的旧本增修而成,兀涯即是霍韬的别号。张邦奇,字常甫,鄞县(今浙江奉化县)人,宏治乙丑(1505年)进士,官至南京兵部尚书,谥文定,《明史》有传。《兀涯西汉书

  • 书经参义

    六卷。清姜兆锡(详见《周易本义述蕴》)撰。兆锡认为,蔡沈尊朱熹之嘱作《书集传》六卷,但因朱子早亡,该书未经其一一是正者颇多,故著《书经参义》以纠正蔡传之误。其所纠正,计有经文错互篇简者二条,错分段落者

  • 稼溪文存

    二卷。清黄维翰(生卒年均不详。)撰。黄维翰字申甫,号稼溪,江西崇仁人,光绪进士。署龙江府知府。为官清白廉洁。著有《稼溪文存》、《稼溪诗草》、《黑水先生传》、《易独断春秋通议》等。此集凡2卷。皆为文。前

  • 四书集义精要

    二十八卷。元代刘因(1747-1293)撰。刘因字梦古,一名駰,自号静修,元代理学家。雄州客城(今河北徐水东)人。不仕于元,隐居乡间,潜心学问。其理学思想宗朱子,但羼入了陆学。对于理学的传播及元代理学

  • 安岳县志

    十六卷首一卷,清濮瑗修,周国颐纂。濮瑗,曾任安岳县知县。周国颐,邑人,举人。安岳县宋代有杨泰之普慈志,然早已亡佚。明万历间,邑令李奇英始重纂辑,清康熙中县令郑吉士增修,乾隆中复经郡守张松孙重辑,兹编则

  • 蘧庐草

    一卷。清黄钟(约1671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钟,字宏音,号蘧庐。江苏如皋人,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。康熙中诸生。本集为其门人邓士英所编。有文四十四篇。前列总目,然后仿《史记》自序和《汉书》叙传体例,每篇各有

  • 韵钥

    二十五卷。明吕维祺撰。《音韵日月灯》之三。吕维祺生平见“音韵日月灯”。是书维祺自序云:予既作《同文铎》以谱七音四声四等矣,复作《韵钥》,何以故?钥者,约也,将以反说约也。今握管而谈先秦两汉建安大历,虽

  • 闻见类纂小史

    十四卷。明魏偁(生卒年不详)撰。魏偁,字达卿,鄞县(今浙江省鄞县)人。官石城县训导。此书十四卷,分内、外篇,其中内篇十七,皆记人伦文行之足为世法者。外篇七,记神鬼及外国诸事。又有续篇一,皆为杂说。每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