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义质疑

经义质疑

① 八卷。清陈梓(1683-1759)撰。陈梓字俯恭,又字古铭,号一斋,别号客星山人,又号天中古民,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曾从张履祥弟子姚瑚游。雍正元年举鸿博,不赴;二年举孝廉方正,不就,以布衣终。平生清苦严毅,笃学不懈,经史、诗文都有名声。除本书外,尚有《四书质疑》、《志仁困知记疑》、《重辑杨园年谱》及《诗文集》多种。本书共八卷: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、《礼》、《大戴礼》、《仪礼》,共七百余条。陈梓自负是紫阳、杨园后一人,李元度《国朝先正事略》附于张杨园事略中,因此本书叙引这两家之言颇多赞颂之词,外加以评断。《仪礼》用陆稼书本,附以诸儒论说,间或缀以注语,而用吕晚村刻本的字句校对从违。斥责吴澄讲《易剥》是小人剥庐,说《春秋》等于娼家读礼、屠儿礼佛。并斥责程端礼《春秋本义》、《辨疑》、《或问》三书,自信太过,临文不讳,两出《礼记》以《玉藻》上冠以“教学”二字,于是便认为和《曲礼》不同。但《通典》一百四引《典礼》作诗书不讳,同于《玉藻》,又当作何解释?总之,陈梓其人清正好学,其书议论横发,每每涉及自身,读苌楚诗,甚至感叹家运衰微,妻孥为累。所以本书名为《质疑》,实际上是掺合旧作、札记、杂记诸集而成。有嘉庆二十年重刻本,《陈一斋全集》本。② 不分卷。清末陈大文撰。大文字海帆,广东城海(今广东廉江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。此书多有创解,且不信书序。其“书序说”云:“书何序书自有序。凡书之无序者,皆其不待序者也。有待于序皆自有序,何待后人为之序?”因此,也不相信《诗经》之序,而另推作诗之意旨。如《郑风·将仲子》篇,谓是周人作诗以斥祭仲,而斥祭仲正是为了讥刺郑庄公。此说似近事理。《羔裘》篇下说:“此国人追思颍考叔之诗,首章言其死节之贞,次章追言其谏君之直,三章追言其居官之美。”这不免牵强附会。又《秦风·晨风》篇下说:“穆公违蹇叔之谏以袭郑,其后蹇叔去秦,故国人于其去而思念之。这几于臆测了,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书即位,摄也。”大文认为,鲁隐公有篡位之心,却不负篡位之名,是他做得巧妙。而左丘明用一“摄”字掩盖之,是“上欺天王,下欺臣庶,内欺死父幼主,外欺外国同盟。”并断言鲁隐公为“恒之王莽曹操,而千古奸雄之尤者。”其指斥鲁隐公似太过分,而笔锋犀利亦足动人心。《经义质疑》有光绪十八年自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书蕞残

    三卷。清王钺撰。王钺(1623-1703),字仲威,号任庵,山东诸城(一作琅玡)人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康熙八年选广东西宁县令。晚年杜门讲学,著有《粤游日记》等。该目乃为读书题跋,前一卷皆跋

  • 道德经

    见《老子》。

  • 南皮县志

    ①八卷,首一卷。清马士琼修,吴维哲等编,汤淳等纂定。马士琼,字书湖,四川西充人,曾任南皮县知县。吴维哲,字竣之,号茹庵,南皮县人,曾任汝阳县知县。汤淳,字润生,号似庵,南皮县人,顺治进士。南皮县志于明

  • 小司马奏草

    六卷。明项笃寿撰。项笃寿,字子长,嘉兴(今属浙江省)人。嘉靖进士,官至兵部郎中。著有《今献备遗》、《全史论赞》。《小司马奏草》为项笃寿任兵部职时,议覆内外陈奏之文,共包括驾部稿一卷,职方稿一卷。“小司

  • 卜岁恒言

    二卷。吴鹄辑。吴鹄,清嘉庆前后邗江人,《贩书偶记》时令类著其书为“道光元年(1820)抱青阁刊”。

  • 定襄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王时炯修,牛翰垣纂。王时炯字晋予,号万元,广东乐会县人,康熙二十九年(1690)举人,四十六年(1707)任定襄知县。按定襄旧志,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,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,

  • 尚书约旨

    六卷。清杨方达(详见《易经图说会通》)撰。《尚书约旨》一书,依《尚书》经文加以训释,其说大体墨守蔡沈集传,而间有异同。其与蔡传之说不同者,亦大多就文句语气而言,鲜能详加考证以纠其误。从著书凡例看,似为

  • 吴中人物志

    十二卷。明张昶撰。字景春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生卒及仕履均不详。该书编成于隆庆四年(1570)。书中专辑吴中人物事迹,上起周朝,下至明代,分孝友,忠义,吏治,荐举,宦绩,儒林,文苑,闺秀,逸民,流寓

  • 听雨小楼词稿

    二卷。清杨英灿(生卒年不详,约为乾、嘉间人)撰。英灿字梦裳,金匮(今江苏无锡)人。其兄杨芳灿、杨揆皆擅风雅,工诗词,名重于当世。英灿少习小令,偶尔得句,颇获二兄赞许。时相从两兄于笔砚之间,达二十余年。

  • 讷溪先生诗录

    九卷。《文录》十卷,《尺牍四卷》。《杂录》三卷。明周怡撰。周怡,字顺之,安徽太平人。(生卒年未详。)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。官太常寺少卿。天启追谥恭节。事迹详《明史》本传。及林之盛《皇明应谥名臣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