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读考异

经读考异

八卷,补经读考异一卷,句读叙述二卷,补一卷。清武亿(1745-1799)撰。武亿字虚谷,一字小石,号授堂,又号半石山人,河南偃师(今洛阳)人,经学家、经史考据家、金石学家。武亿少喜读书,遇灾屋圮,架席处洿泥中,唯读书不辍。师事朱筠,益为博通之学。乾隆四十五年进士,官山东博山知县。在任奖励儒学,诋斥佛老,革除积弊,讼不留牍,廉洁自持。大学士和坤派番役杜成德等以捕盗为名,横行州县,武亿执而杖之,因而得罪权贵,罢官,后主讲于启文、清源两书院。武亿平生嗜古研经,博通经史,长于考证,又笃好金石,收藏甚富,凡所考跋,均能补正史传。其讲学打破宋、明空虚臆说的陋习,而依据汉学师授,考订经义也同样如此,论者称:“中州之知读古书,崇经学者,实自授堂倡之”(《清儒学案·授堂学案》)。所著除本书外,尚有:《群经义证》七卷、《金石三跋》十卷、《三礼义证》、《授堂金石文字续跋》、《偃师金石记》、《读史金石目录》、《钱谱》、《补经读叙述》、《安阳金石录》、《授经堂诗文集》等十多种。武亿考订经义,往往依据古书传记,旁征远引,剖抉精蕴,比辞达意。《礼学记》“一年视离经辨志”注称:“离经,断句绝也。是学者先辨经读,自周已然。陆德明《释文序录》曰:‘汉承秦焚书,口相传授,一经之学,数家竞爽。章句既异,踳驳非一。盖汉代诸儒分章析句,各自为业,其于经读必由师传,授受转多异同,陆氏《释文》略存梗概。或一句离为二三,或二句并作一读。又或一字上承句末,亦可成文;下属句首,义亦两通。皆兼收并采,意至善也。俗流乃坚执一读,不能兼通他读。于是屡转浸易,驯致古训沉没,讵不惜哉!”。本书是武亿主讲清化时所著,实在是小学之所先事。作者收集古书引《易》之文比较异同,断其得失。如“乾九三,夕惕若厉无咎”,认为近读都以“夕惕若”为句,“厉”一读,“无咎”一读,考之汉唐旧读,应连接“夕惕若厉”为句。又《书》“怵厉惟厉”,与《易》相同,古读似可依。又“朔南暨声教讫于地四海”,认为《史记·禹本纪》从“暨”字断句,今《尚书》从“暨声教”断句,考之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:“朔南暨声,诸夏是和”(按:荀悦《汉纪》也有“北尽朔商,南暨声教”)。据此,汉人早已以“暨声”连句,孔传所读有所依据。近胡正明说裴骃《史记集解》注在“暨”字下,那么从刘宋时已不依从孔传,而把“声教”归属于下一句。这大约是怀疑孔传为伪托的缘故,宜从旧读为好。这两条见地都很明允,可概其余。至于《句读叙述》,则是因为与本书互为表里,因此附录于后。有道光癸卯重刊《授堂遗书》本,《皇清经解》卷七百二十七始也予以收录,《江氏聚珍版丛书》四集有《经读考异》八卷《补》一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镜图

    一卷。无名氏撰。清马国翰(详见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)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五行类有《地镜》一卷、《地镜图》一卷。已佚。《地镜》是叙述如何寻宝方法,《地镜图》是寻宝的地象图谱。《地镜》与《地镜图》相参证还可

  • 安徽通志稿

    一百五十七卷。安徽通志馆纂修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)成书。此志体例上突破过去旧志,分作大事记稿、舆地考(山脉、水系、水工)、民政考、教育考、财政考、交通考(包括邮电)、司法考、外交考、武备考、人物传

  • 三鱼堂剩言

    十二卷。清陆陇其(见《古文尚书考》)撰。此书原名《日钞》,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,未分门类。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,亦不立标题,而基本有类可寻。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;五卷、六卷皆说四书,又附《太极图说》、《近

  • 日讲书经解义

    十三卷。清圣祖康熙御定,大学士库勒纳(详见《日讲易经解义》)等奉敕撰。此书原为库勒纳等侍讲《尚书》之讲义,康熙十九年(1680)奉诏以旧稿编次而成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此书“大旨在敷陈政典,以昭驭宰之纲

  • 庸书

    二十卷。清张贞生(1623-1675)撰。张贞生,字干臣,庐陵(江西吉安)人。顺治十五年(1658)进士。著有《玉山遗响》(已著录)、《唾居随录》及《庸书》。是集为其子张世坤、张世坊所刊,凡二十卷,文

  • 抚豫宣化录

    四卷。清田文镜撰。田文镜(1662-1733),为清汉军正黄旗人。相传曾为雍亲王(即世宗)藩邸庄头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由监生任福建长乐县丞,累迁至内阁侍读学士。雍正元年(1723),曾任山西布

  • 葛太史集

    五卷。明葛曦(约1598年前后在世)撰。葛曦,字仲明,号凤池,德平(今山东德县一带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进士。官翰林院检讨。著有《葛太史集》。据崇祯九年(1636年)其侄如麟后序称

  • 咸宁县志

    ①十二卷,清何廷韬修,王禹锡纂。何廷韬,字毅庵,辽东沈阳(今东北沈阳)人,由官荫官咸宁知县。王禹锡,字耐庵,本县人,任山东长山丞。明顺天时,学博伍福始修县志,纪载凡例皆扼要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,

  • 远遗堂集外文

    二卷。清谭嗣同(1865-1898)撰。谭嗣同,字复生,号壮飞。湖南浏阳人。是近代改良派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初官江苏补知府,光绪二十四年(1898)提四品衔军机章京,参与戊戌变法,9月政变失败,与杨锐、刘

  • 支愍度学说考

    一卷。民国陈寅恪(1890-1969)撰。支愍度,晋成帝时人。他首倡心无义,又是当时格义与合本潮流中的代表。《支愍度学说考》一书,共分有六节:即计分材料,何谓心无义,心无义与格义之关系,心无义之传授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