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绿牡丹

绿牡丹

又名《四望亭全传》、《龙潭鲍骆奇书》、《宏碧缘》。撰者不详。《绿牡丹》是清代中叶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大约成书于道光十年前后,作者已无可考。全书共六十回,叙述江湖侠女花碧莲与将门之子骆宏勋,在剪除武周佞臣及其党羽的过程中,相识相恋,几经挫折,终成眷属的故事。作品以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为历史背景,以骆宏勋与花碧莲的婚姻为引线,以侠客义士除奸诛佞、迎王保驾为重要事件,揭露封建统治和土豪劣绅欺凌和残害百姓的罪行,歌颂了侠义勇为,为民除害的高尚品德。小说虽然以几个唐代著名历史人物如骆宾王、狄仁杰等作为陪衬,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生平事迹,均与史实不符,完全是一部虚构的演义小说。它之所以把时代背景推至“唐代”,不过是由于清朝文字狱严酷,不得不借演前朝旧事。它所揭露的正是清代中叶晚期,清王朝由盛而衰,政治更加腐败,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,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历史真实。故此书一刊行,便遭清政府禁毁。小说在艺术方面情节曲折,悬念迭生,有较强的故事性;注意随情节的展开,在动态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,几个江湖英雄如鲍赐安、花振方、花碧莲等,尤为神形声色兼备,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;语言生动流畅,富有表现力;但作品文字比较粗糙,尤其是夹杂的诗词等韵文更显拙劣,时有语法欠通,用辞不当,叙述重叠繁冗,细节前后抵触之处。从以上特点来看,它似乎仅是根据评书艺人口述记录整理,并未经过文人细致加工创作的一部作品。《绿牡丹》刊刻的版本较多,主要有道光十一年文善堂刊本、道光十八年崇文堂刊本、光绪七年坊刊本、光绪十八年、二十九年的刊本等。今本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本和1985年宝义堂书店本,为现代通行版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经图说

    一卷(江西信州文庙石刻拓本)。无名氏撰。据《大明一统志》,元代信州知府卢天祥刊于信州府学,计有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礼》、《春秋》六经,为图表三百余幅。按,六经有图是从宋代开始的

  • 卦爻遗稿演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前有小引,乃是其子所作。说其父对《易》多有论说,没有完书,其子才类次成编,而间附己说于后。其自称叫“觐”的,就是其子之名,而姓则不可考。书中每一卦为一篇,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,而

  • 书经述

    六卷。清许祖京撰。许祖京字依元,浙江德清人,乾隆进士,官至广东布政使。许祖京在其自序中称,他于“乾隆壬寅(1782年)八月往勘黑井水灾,箧中唯携《书经》,公暇辄披诵,循经文语意,衍为述注,示儿曹,使通

  • 书系

    十六卷。明唐大章撰。唐大章字士一,仙游人。天启中贡生。此书主要摘录汉以来诏令奏疏及前人事略,迄元而止。此书虽名曰《书系》,实欲续《尚书》,故其体例仿《尚书》例,讲春秋之义,扬善抑恶,垂宪后世,故录善而

  • 春秋左传辨章

    三十卷。清牟昌衡(1773-?)撰。昌衡字午桥,栖霞(今属山东省)人。此书前有道光二十六年(1846)牟昌衡自序,篇目下又有牟昌衡题记。此书起惠公之元妃孟子,止故韩魏反而丧之,共十二公,二百五十五年,

  • 事文类聚

    亦称《古今事文类聚》,前集六十卷,后集五十卷,续集二十八集,别集三十二卷,新集三十六卷,外集十五卷,遗集十五卷。其前集、后集、续集、别集,为宋祝穆(生卒年不详)撰。祝穆字和甫。初名丙。建阳(今属福建)

  • 易汉学师承表

    一卷。清吴翊寅撰。此书依据洪亮吉《传经表》体例,将历代易家分为杨何、施仇、孟喜、梁丘贺、京房、费直等几派,并根据史传及其它文籍,于每一派下列其流传途径、传者姓名,并注明出处。并附以自己的案语,使其所列

  • 诗声类

    十二卷。附《诗声分例》一卷,清孔广森撰。孔广森(1752——1786年)字众仲,又字约,号顨轩,曲阜(今山东曲阜县)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散馆授检讨。无意仕进,遂告归,三

  • 书经大统凡例

    一卷。清廖平撰。此书取用札记体的形式,对《尚书》中的数十条疑义逐条进行辨析,是光绪丙午(1906年)在青神汉阳国粹精舍讲学时的讲稿。本书多附会经文,又引西方的一些学术名词,颇多怪异之论,但仍以今文经学

  • 白雪堂诗

    一卷。明李嵩(约1636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嵩,字影石,河北枣强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官累山西、湖广盐察御史、布政使。著有《按晋疏草》。此集乃其巡授湖广时所刻,故以郢中白雪为名。共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