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老残游记

老残游记

晚清刘鹗(1857-1909)撰。刘鹗字铁云,号洪都百炼生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。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,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,他崇拜西学,喜欢研究数学、医学、水利等,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。曾在河南、山东巡抚处做慕宾,帮助治理黄河,获得声誉,以知府任用。后作官不得志,弃官经商,想去创办实业,但失败了。1900年义和团事起,八国联军侵入北京。刘鹗向联军购买太仓粮食,赈济北京饥民。结果清王朝以私开太仓之罪,将他充军到新疆,第二年七月病死在迪化(今乌鲁木齐)。刘鹗著述较多,除本书外,还有《治河七说》、《历代黄河变迁图考》、《铁云藏龟》、《铁云藏陶》、《铁云泥封》、《铁云诗存》等。《老残游记》二十回,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。作者在自叙中说:“棋局已残,吾人将老,欲不哭泣也得乎?”刘鹗看到封建社会“棋局已残”,不胜悲伤,想通过他的作品为这封建统治的“残局”指出一条“补残”的道路,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。小说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。他“摇个串铃”浪迹江湖,到处行医,和各地官场发生联系。他去查访酷吏的罪行,得到了庄宫保的信任,参加了平反冤狱的工作。他替城武县知县策划“制盗”的计策,同情被黄河水淹的百姓,批评清朝官吏对治河的无知。他的目的,就是要帮助象庄宫保那样的“贤臣”,整顿好吏治,撤掉害民的酷吏,帮助清朝治理好黄河,对人民实行“仁政”,来挽救清朝的没落。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,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,揭发了所谓“不要钱”的“清官”,其实是一些“急于做大官”,不惜杀民邀功、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。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。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。但作者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,他维护封建统治,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,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,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。《老残游记》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。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比较细腻、生动,象大明湖的风光、黄河的冰雪、桃花山的月夜等都写得自然逼真,色彩鲜明。白妞说书一节,写得绘声绘色,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。所以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称赞它“叙景状物,时有可观”。作为一部艺术作品,它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、在对生活的观察上、在细节的描绘上,都显示出作者不愿因袭、追求创新的精神。《老残游记》最初于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在李伯元主编的《绣像小说》半月刊上连载,到第十三回中止。第二年在天津《日日新闻》重新发表,共二十回。全书在光绪三十二年出版。后有多种版本。今通行版本为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,近人陈翔鹤校,戴鸿森注。这个本子以天津《日日新闻》本为主,参校了《绣像小说》本、亚东图书馆本、艺文书房本,改正误字,订正标点,注释比较简明扼要。对书中的典故、清代的官制,都注得明白确切,对读者很有帮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靖诗集

    四卷。宋林逋(967-1028)撰。林逋,字君复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少孤力学,恬淡好古,隐居西湖狐山二十年,终身不仕,所居植梅蓄鹤。世称其“梅妻鹤子”。死后赐号和靖先生。其诗如其为人,风格淡远,多

  • 松菊堂集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孙鏊(约1580年前后在世)撰。孙鏊,字端峰,浙江余姚(今宁波)人。江西巡抚孙燧之孙。工部尚书孙升之子。官上林苑丞。是集凡二十四卷。其中诗二十卷,杂文四卷。其诗句清隽,不入前后七子之派。文

  • 易续考

    二卷。清李荣陛撰。李氏撰有《易考》,未竟而卒,其子李光宬、李光宸为之编定。凡已脱稿者,则定为《易考》;未脱稿者则名为《易续考》。此书凡二卷,以草本字刻成。所考内容凡八事,上卷有重卦、生蓍、立卦、说卦,

  • 蒙古字韵

    二卷。撰人不详。是一部中国元代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(也称八思巴汉语)的韵书。编著于1269-1292年之间。元刻本流传至清道光年间,后亡佚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“小学存目”著录,云有“两淮盐政采进本”。

  • 疑狱集

    四卷。五代和凝(?-955)、和(生卒年不详)撰。《补疑狱集》六卷。明张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和凝,字成绩,郓州须昌(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)人。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。后唐灭亡后,入后晋,官至左仆射。后

  • 资治通鉴

    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司马光等撰。又考异、目录三十卷。是北宋时代修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),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),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。司马光之外,参加编

  • 读易一斑

    四卷。清吴丽生撰。吴丽生字淦泉,江苏丹徒人。吴氏此书不对周易作章解句读,只通论其大义,同时对经外规则,周易体系亦有阐述。其说虽多因袭先儒成说,但常附以己意,故其说许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如论周易说,认

  • 易筌

    六卷。附《论》一卷。明焦竑(1541-1620)撰。竑字弱侯,号澹园,应天旗手卫籍,山东日照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,不久迁东宫讲读,后谪福宁州同知,事迹详《明史·文苑传》。该

  • 春秋复始

    三十八卷。崔适(1852-1924)撰。崔适字怀瑾,一字解甫,浙江吴兴(今湖州市)人。清末民初经学家。初学于俞樾,治校勘训诂之学。后受康有为《新学伪经考》影响,专讲今文经学,为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。

  • 蘧园集

    十卷。明顾简(约1624年前后在世)撰。顾简,字默孙,自号蘧园居士,浙江归安(今吴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)举人。不乐仕进,年仅五十而卒。其婿钱鸿裒录遗稿,编为此集。共诗五卷、文五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