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脉诀刊误、附录

脉诀刊误、附录

脉诀刊误》二卷,《附录》二卷。元戴启宗(生卒年不详)撰。《脉诀刊误》又名《脉诀刊误集解》。戴启宗字同父,金陵(今南京)人。曾任龙兴路(今江西南昌)儒学教授。戴氏重视医学,潜心研究《内经》,撰有《五运六气撰要》。戴氏认为,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王叔和《脉经》十卷,且谬立七表、八里、九道之目,以惑学者,通真子刘元宾为之作注及续歌括附其后。虽内容通俗,便于记诵,流传广泛,但语意不明,立意偏颇,故以《内经》和《难经》为理论根据,并参照张仲景、华佗、王叔和等历代名医有关论述,对《脉诀》予以考订辨妄,以正本源。此书上卷论寸关尺、三部九候、七表八里九道脉象主病。下卷载内、妇、儿科诸病脉证与治疗。明代医家徐春甫说:戴氏“刊《脉诀》之误,辟邪说,正本源,诚有功于医旨也”。此书考证旧文,句句为辨原书之伪妄,抉摘无遗,于脉学大有补益。明汪机又取诸家脉书补其缺,正其讹,撰《矫世惑脉论》,附录于后,共二卷。有《汪石山医书八种》本,明崇祯六年(1633)刻本,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研山斋杂记

    四卷。著者姓氏不详。一说孙承泽著,承泽有书斋名研山,然是书多引查慎行《敬业堂诗》,王士祯《居易录》等书,二人均在承泽之后。一说承泽孙辈孙炯著,炯有《研山斋珍玩集览》一书。是书分三部,首论六书,即象形、

  • 苏米志林

    三卷。明毛晋(1599~1659)撰。毛晋字子晋,号潜在,常熟(今属江苏)人。明末藏书家,藏收84000余册,多宋元刻本,建汲古阁、目耕楼以储之。曾校刻《十三经》、《十七史》、《津逮秘书》、《六十种曲

  • 春秋正传

    三十七卷。明湛若水(详见《二礼经传测》)撰。陆氏认为,《春秋》乃“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”,与晋之《乘》、楚之《梼杌》属同一性质。所以治《春秋》者,“不必泥之于经,而考之于事;不必凿之于文,而求之于心。大

  • 张杨园先生集

    见《杨园张先生全集》。

  • 仪礼大要

    二卷。清任兆麟撰。生卒年不详。兆麟字文田,江苏震泽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曾经为《夏小正》做过注,还著有《字林考逸补正》、《述记》和《竹居集》等。兆麟,少时学习举业,耻有司防检太苛,于是放弃举业,潜心实学

  • 政和五礼新仪

    二百二十卷。宋郑居中等撰。郑居中,字达夫,河南开封人,登进士第,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。官拜太宰,加少师,封燕国公,卒谥文正。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。有宋徽宗御制序文,并题有“政和新元

  • 毛诗古义

    二卷。清惠栋(见《周易述》条)撰。《毛诗古义》博引众家之说,以探求毛诗之古义,如“江之永矣”条,栋据韩诗以为“永”当作“羕”,以此补《尔雅》郭注及《说文》之未及;“于以湘之”条,据韩诗以为“湘”当作“

  • 古杼秋馆遗稿

    三卷。清侯桢(?-1862)撰。侯桢字勤,金匮(今江苏无锡)人。道光二十六年(1846)举人。侯桢与其友张端甫同师事梅曾亮学习古文。屡应试皆不中。太平军占领金匮后,逃至常熟,困苦终了。侯桢著有《禹贡古

  • 高邮王氏四种

    一百三十一卷。清王念孙、王引之撰。王念孙生平在《广雅疏证》中、王引之生平在《经义述闻》都已著录。是编汇辑王氏父子著作四种,有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十种八十二卷,对《逸周书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

  • 射堂诗钞

    十四卷。明吴梦晹撰。吴梦晹,字允兆,浙江归安(今吴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布衣。射堂为其所居之室。是集为其曾孙吴自岩所编。末附朱大复等挽诗。大复自注,称梦晹年老气衰,颇有文通之尽,没后友人检其遗稿,大半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