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芜湖县志

芜湖县志

①二十四卷,首一卷,清吴嗣蕙、梁启让修,陈春华纂。吴嗣蕙,字香圃,江西新建县人,乾隆五十八年(1793),由祁门县调任芜湖县知县。梁启让,字揖亭,江西新建人。进士,嘉庆十年来任芜湖县知县。先是芜湖有志,始于宋王松,书凡九卷,至元则有王相芜志五卷,惜皆不得其书,清康熙十二年,县宰马汝骁始奉檄重修,乾隆十九年,宰刘瓒复续修之。吴嗣蕙来,爰集士绅,共议重修,延江宁陈春华主其事,于嘉庆八年秋始经设局,志稿未成,吴嗣蕙迁调他去,继任梁启让于嘉庆十二年始续志成。列为十二门,曰地理志、建置志、祀典志、田赋志、物产志、古迹志、职官志、选举志、名宦志、人物志、俪事志、艺文志、志余,又于各志之下,别分子目,则以舆图列之卷首。此志体例尚称完备,增汰前志,略具规模,然去取之间,尚称矜慎,其方言一门,引证尤富,颇具实录。有清嘉庆十二年(1807)刻本,民国二年(1913)活字本。②六十卷,余谊密修,鲍实等纂。鲍实,字筱斋,邑人。芜志,自清嘉庆十二年重修之后,失修者已百余年。民国三年(1914)冬,鲍实广采遗闻,复将旧志重加考订,历时四载,辑录成志。自国体鼎革,旧志体例已不适用,此志大体仍用旧体,而新政亦无不括,可称善于因袭。芜为商埠,各项进口税则,最与商务有关,志中记载,详细已至。此志所列之表,只分事实,不分经纬,每半页分上下两栏,由上栏接至下栏,依次阅看,颇称简便。有民国八年(1919)石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持人经注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。根据史料分析,此经为汉代安世高(约二世纪)所译。名虽曰经,而首却用如是我闻语气言事。经注释“阴”有五阴,释“持”谓十八持,即十八界。释“入”谓有十二入。以上为释名。次言十二因缘。提出四

  • 宗圣志

    ①十二卷。明吕兆祥(生卒不详)撰。吕兆祥,吕元善之子,明末海盐(今浙江省海盐县)人。生平仕履不详。著有《陋卷志》、《东野志》等。《宗圣志》记载有关曾子事迹。曾子祠墓在山东嘉祥县,其历代崇祀本末记载不详

  • 乐善录

    二卷。南宋李昌龄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昌龄,字、号、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据书中引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及叶梦得《岩下放言》,知其为绍兴(1131-1162)以后人。此书主要谈罪福因果,以寓劝人为善之意。

  • 治平言

    二卷。明曾大奇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曾大奇字端甫,泰和(今江西省泰和县)人。明神宗之末,朝政败坏,万事丛脞,党争大起,曾大奇针对时弊而撰成此书。分经世、主术、辅臣、明法、责成、富国、赋役、兵制、养兵、庙算

  • 观象居易传笺

    十二卷。清汪师韩撰。师韩字韩门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雍正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此书由汪师韩自序,谓学汉儒之学,欲证汉儒之支离穿凿,补朱子之未详言者。然其仍沿用汉儒家法,发挥经义用十二辟,卦用互体

  • 诗声类

    十二卷。分例一卷。清孔广森(1752-1786)撰。广森字众仲,另字撝约,号轩,曲阜(今属山东)人,孔丘六十八代孙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,授检讨,后父母丧,以哀卒。广森曾受学

  • 礼记疑义

    七十二卷。清吴廷华(详见《周易疑义》条)撰。即《三礼疑义》第三部书,体例一如《周礼》,内缺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二篇,注云《朱子章句》。概仿陈澔《集说》之例。前无《自序》,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二书皆有《自序

  • 春秋考异邮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汉学堂丛书》)辑。该书是《春秋纬》之一,又名《春秋纬考异邮》、《春秋考异》。大体上说灾异及人事相通之道,而以《春秋》之事为依据。说风雨气候及物象胜变化与人事政教相应,天垂现象,以

  • 周易明报

    三卷。清陈懋侯著。陈懋侯字伯双,福建闽县人。光绪丙子(1876)进士。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。作者认为《周易》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,故作者引申其义,取《系辞》中“因贰以济民行,以明得失之

  • 秋泾笔乘

    一卷。明宋凤翔(生卒年不详)撰。凤翔,字羽皇,秀水(今属浙江省)人。万历四十年(1612)举人。此书所载均为史传杂事,并附以议论,但多为迂阔之论。其中也有如记太仓王千户入海见龙抱石事等神怪之类的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