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蒙古新字百家姓

蒙古新字百家姓

一卷。宋陈元靓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元靓自署曰广寒仙裔。福建崇安人。宋理宗时,隐居龟峰之梅溪。著有《群书类要》、《事林广记》、《博闻录》等。此《蒙古新字百家姓》题名为蒙古文,为《事林广记》丁集第十卷。部目题曰蒙古篆字。其实此百家姓字乃蒙古正书,并非篆体。据《玉照新志》,乃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。赵为宋朝皇帝之姓,故列在首位,而次之以钱。孙是忠懿的正妃,再其次是南唐李氏。周、吴、郑、王,皆武萧以下的嫔妃。此书所收单姓,自赵、钱、孙、李至盖、益、桓、公,共四百零八姓。复姓自万俟、司马、至司徒、司空,共计三十个。其数目与《戒庵漫笔》所言相同。其取舍排列,都是以门第为重。但是,汤阴岳氏,为中兴名将,其功勋名望,妇幼皆知,编中却唯独没有“岳”姓。而秦姓位置,排在第十八位。三十个复姓中,又以万俟居首,作者的用意,是很明显的。此蒙古本汉字,与现世坊本,及《戒庵漫笔》所记,无甚差别。只有匡、桓等姓,避宋太祖赵匡胤,宋钦宗赵桓的讳,写作“”、“柏”。而和、穆、萧、尹等十六姓,此本排在计、伏、成、戴等二十四姓之后。盖、益、桓、公下,加入勿、商、归、迟四姓。万俟等复姓,此本只十五。其蒙古字则用元世祖至元六年,国师八思巴所造之国书,即当时所谓的蒙古新字。编中各字,均为正书楷体。但其中也有错误之处。或许由于后人不识蒙文而造成的。有日本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湛渊静语

    二卷。元白珽(1248-1328)撰。白珽字廷玉,号湛渊,晚号栖霞山人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元人灭宋,以安丰县丞召之,拒不仕元,在家读书十七年。中年以后出游中原,至大都(今北京),以李衍荐受任为太平

  •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

    四卷。金李杲(生平事迹详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撰(一题金张元素撰)。又名《珍珠囊药性赋》、《雷公药性赋》。为多种不同时期的同类著作合编而成。其中《珍珠囊》为张元素撰(又名《洁古珍珠囊》、《洁古老人珍珠囊

  • 韩诗辑

    一卷。清代蒋曰豫辑。此书也是蒋侑石遗书之一。由于韩诗亡佚已久,采辑困难,往往费力寻来,经考证却并非韩诗。本书即多此例。书中《芣苢》一诗引《说文·系传通释》称“芣苢,木名,实似李”,这是王肃的说法,出自

  • 集注毛诗

    一卷。梁崔灵恩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崔灵恩,清河东武城(今山东武城西)人,约生活于510年前后。少笃学,尤精于“三礼”、“三传”。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,梁天监十三年(514)南归。武帝因推崇其儒术,拜为员外散

  • 说文段注签记

    一卷。清王念孙撰。参见《广雅疏证》。是编为匡正《说文段注》而作,虽仅以校勘为范围,却不乏精到的见解。如“韩”字云:“改井垣为井桥大谬。”“砭”字云:“引《山海经注》改‘砥针’为‘砭针’非是。”至于论及

  • 永绥厅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,清董鸿勋纂修。董鸿勋,详见光绪《古文坪厅志》。《永绥厅志》宣统元年(1909)刻本,为三十卷,首一卷。首有新旧序例、纪事、目录。正文分为八门。依次为天文门,为目三,曰星野、气候、灾祥。

  • 灵鹣阁丛书

    五十七种,九十三卷。清江标(1860-1899)编。江标字建霞,号萱圃,元和(今江苏苏州)人。光绪年间进士,官湖南学政。江标在湖南督学期间,提倡新法,戊戌政变后被革职,几年后去世。《灵鹣阁丛书》是江标

  • 杨蓉裳年谱

    一卷。清杨芳灿(1753-1816)自撰。芳灿字蓉裳,江苏金匮(今无锡)人,拔贡出身。历任甘肃伏羌县令、灵州知州、户部员外郎等官,以母丧归,主讲关中书院。曾参预修《四川通志》,卒于蜀。谱主受业于袁枚,

  • 雪舫诗钞

    八卷。清周宣猷(约1736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宣猷(生平详见《柯椽集》辞目)。此集共八卷。所录皆为其自乾隆十六年(1751)至乾隆二十二年所作之诗。分年编次。前七卷名《菤葹小草》,后一卷为《南巡纪盛》。

  • 六书辨

    一卷。近代徐绍桢(生卒年未详)撰。绍桢字固卿,广东番禺人。清末举人。官江宁候补道。是书系解释六书之作,仅就许氏《说文叙》的说解,括其大旨,依六书次第加以论说。并未博引古今各家之说,列其同异,辨其是非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