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蒙求

蒙求

二卷。唐李翰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翰赵郡赞皇(今属河北)人,李华之长子。弱冠擢进士第,累迁大理司直,拜左补阙,加翰林学士。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,李良进表称之“错综经史,随便训释”,李华序称“引古人言行善恶,参之声律,以授童幼,则经史百家之要奥,十得其四五矣。”故而当时风行于世,远及日本。李翰不仅撰是书,而且自为之注。然乡俗抄写,删节辄多,并有将其注语中所引书名省略者。于是宋理宗时徐有光为作补注。但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流行于蒙馆后,是书始微,至明清时已鲜为学者所知了。乾隆修《四库全书》,仅著录徐子光补注本,竟不知其书原有自注。日本文化丙寅(嘉庆十一年,公元1806年),天瀑山人得古抄本,称是李翰原注,刻入《佚存丛书》。光绪初杨守敬访书日本,又得古抄卷子改装本一卷,附音增注旧抄本一卷。增注本与《佚存》本为近,古抄本则远在诸本之上,守敬谓最近翰注原书。我国现存敦煌写本二卷:甲卷为卷子本,存二十八行,始李良进表之后段,次李华序,又次为《蒙求》原文二十八句;乙卷为折叶装本,仅存两叶,恰是一折,自“爰盎欲坐注语”起,至“李郭仙舟”句止。并为唐末五代写本。甲卷李良进表后,有“良令国子司业陆善经造表,表未行而良授替,事因寝矣”一行,杨氏古抄本虽亦有之,而“替”误为“賛”。乙卷注语所引古书,较诸本独详,持之与《佚存丛书》所谓古注本及徐子光补注本相较,则凡古本徐注易以后出之书者,皆守敬所谓以见存书史换之者也。故此敦煌写本又较古抄本为尤古,虽存千百于什一,大约是李翰原书,五代旧本。按,日本《佚存丛书》题为后晋李瀚撰,这是沿袭《旧唐书·萧颖士传》的错误。刑澍《守雅堂文集》、黄廷鉴《第六弦溪文抄》、周中孚《郑堂读书记》均有辨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端简年谱

    七卷。明郑履淳撰。郑履淳字叔初,海盐(今属浙江)人,生卒不详。嘉靖四十年(1561)进士,官至光禄寺少卿,乃郑晓之子。晓字窒甫,嘉靖进士,以兵部侍郎总督漕运,御倭有功,官至兵部尚书,为严嵩所恶,落职归

  • 留青日札

    三十九卷。明田艺蘅(生卒年不详)撰。田艺蘅,字子艺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以贡举为应天教授。曾率兵抗击倭寇。田艺蘅博文强记,熟悉明代掌故,喜欢游历,足迹几半天下。他兴趣广泛,涉猎颇广。传世之作主要有《

  • 识大录

    无卷数。明刘振撰。刘振字自成,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该书纪明代君臣事迹,仿效各史例,只是将本纪改成帝典,记载了从太祖到穆宗的明帝王,共二十四卷;列传不分卷数,按母后、储宫、宗室、宰辅、四裔的顺序分类编次

  • 笑林

    一卷。三国魏邯郸淳撰。邯郸淳又名邯郸竺,字子叔(一作子礼),颍川(今河南禹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三国魏文学家。邯郸淳建安年间即负才名,曾受到曹操赏识。工于文、赋、小说等,代表作《孝女曹娥碑》得到大文学家

  • 龙舟会

    一卷。明王夫之(1619-1692)撰。夫之字而农,号姜斋,衡阳(今湖南衡阳)人。明末清初思想家。与兄介之同举于崇祯十五年(1642)乡试,晚年筑土室于石船山,学者称为船山先生。明亡,在衡山举兵起义,

  • 释名补证

    一卷。清成蓉镜撰。成氏生平见“释饭鬻”。《释名补证》补证《释名》凡六十一条,大多翔实可信。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,如《释天》:“天,豫、司、兖、冀以舌腹言之,天,显也,在上高显也;青、徐以舌头言之,天,坦

  • 阳城县志

    ①十六卷。清杨善庆修,田懋纂。杨善庆字必干,湖南兵阳县人。举人出身,乾隆十七年(1752)任阳城知县。按阳城县志,自创修于明嘉靖后,入清以来,顺治一修,康熙二修,此为三修。此书为四修。《阳城县志》乾隆

  • 沅州府志

    四十卷首一卷,清张官五等纂修,吴嗣仲等续修。吴嗣仲,保山人,曾任沅州府知府。沅以州名,始于唐代。迄清乾隆初元,始升为府。明志佚而无传。乾隆七年(1742)知府朱琰纂修志书一部,名曰《沅州府志》。二十二

  • 律吕正义

    五卷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所御定律历渊源之第三部。凡分三编,上编二卷,曰《正律审音》,以发明黄钟起数及纵长体积面幂周径,律吕损益之理,管弦律度旋宫之法。下编二卷,曰《和声定乐》,以明八音制器之要。

  • 骊珠随录

    五卷。明杨仪编。杨仪,字梦羽,常熟(江苏)人。生卒年不详,约嘉靖二十年(1541)前后在世。嘉靖五年(1526)进士。累官兵部郎中,山东按察司副使。本书杂录诸文,自序称意取不盛传于世者。但,诸如《阴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