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卷。明林应龙编。林应龙字翔之。永嘉(今浙江温州市)人。曾充礼部儒士。生卒年及其它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万历十三年(1585),前八卷载日本僧人虚中所传弈谱三百八十四图。第九卷以下为外篇。又有《补遗图说
一卷。清代潘继善撰。潘继善见《音律节略考》条。作者倡导程朱学说。此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程朱理学的重要观点,全书共分六类目,一是“论致知、力行、存养、慎独”,二是“论诚”,三是“论仁义礼智,”四是“论学思
四十一回。署“燕北闲人著”,今已知作者为晚清文康。文康(1798-1872)是满族镶红旗人,姓费莫,字铁仙,号晋三,出身于显贵世家,自己也做过几任官,晚年家道中落,“块处一室,笔墨之外无长物”,著此书
一卷。明冯奋庸编。奋庸字则中,明末河南宜阳人,生卒年及事迹未详,系谱主门人。谱主张信民(1563-1633),字孚若,号抱初,河南渑池人。明隆庆年间(1567-1572)选贡,官任怀仁知县。曾创正学会
六卷。清邱嘉穗(生卒年不详)撰。邱嘉穗,字实亭,上杭(今福建省上杭县)人。康熙举人,官归善知县。著有《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》、《陶诗笺》、《东山草堂文集》等。《东山草堂迩言》是邱嘉穗的一部杂说之作。此书
二百四十卷。明茅元仪(1594-约1644)撰。茅元仪,字止生,号石民,归安(今浙江湖州)人。祖茅坤,嘉靖进士,累官广西兵备佥事,好谈兵。父国缙,万历进士。累官监察御史,终南京工部郎中。元仪幼承庭训,
四十九卷。元方回(1227-1307)编。方回字万里,号虚谷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此集为唐、宋二代律诗的汇编,所取尽五七言近体。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、五星聚奎之义,故名集《瀛奎律髓》。创“一祖三宗”
四卷。清丁大椿(详见《大学古本释》)撰。是书分内篇二卷,外篇二卷。内篇言心性,外篇言治道。诂义之外,间及论文。句下着评殊近俗,章后总解,大都沿旧说。外篇附有考证。该书有道光二十年(1840)刊《来复堂
十四卷。清刘体仁(1612-1677)撰。刘体仁,颖川卫(河南许昌一带)人。顺治十二年(1655)进士。有家难,弃官从孙奇逢讲学,后累官吏部郎中。体仁工诗文,又善画山水。著有《识小录》(已著录),《七
三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也不详时代。据苏州府志记载,陈景云,字少章,吴江县学生,长洲人,少年时跟何焯游,博通经史,长于考订。所著书共九种,其四为《三国志校误》,似即此书。《三国志辨误》一书纠正陈寿《三国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