蠹余草
一卷。清李心敬撰。李心敬,生卒年不详,字一铭,女诗人归懋仪之母,上海人,梧州知府李宗袁之女,清代文学家。工诗词。著有《小窗杂咏》《绣草谈迁》等。《蠹余草》和《绣余小草》(归懋仪撰)合刻而名曰:《二余诗草》。此书有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刻本。
一卷。清李心敬撰。李心敬,生卒年不详,字一铭,女诗人归懋仪之母,上海人,梧州知府李宗袁之女,清代文学家。工诗词。著有《小窗杂咏》《绣草谈迁》等。《蠹余草》和《绣余小草》(归懋仪撰)合刻而名曰:《二余诗草》。此书有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刻本。
三卷。《尚书纬璇玑钤》一卷,《尚书纬考灵曜》一卷,《尚书纬刑德放》一卷,《尚书纬帝命验》一卷,《尚书纬运期授》一卷。汉郑玄注,清马国翰辑。前面有马国翰自序。马国翰所辑,把《尚书中候》分为三卷,与孔广林
十二卷。此集分为两部分。《玉台文苑》为明江元禧编,《续集》为江元祚编。江氏兄弟,元禧自署醴陵、元祚自署横山。其籍里生卒均不详。疑元禧自托江淹后,袭其侯国之名。其书录女子之文,自周讫明,中间多采小说传奇
敦煌写本残卷。浙江上虞罗振玉影印本,为唐入写经之一。此残卷为魏王弼《周易》注的第三、第四卷中的内容。据考证,第三卷乃唐高祖时写本,第四卷亦为初唐人所抄写,弥足珍贵。
十卷。元陈致虚(详见《周易参同契分章注》)撰。《金丹大要》,全称《上阳子金丹大要》。金丹二字,其源出于《周易参同契》:“巨胜尚延年,还丹可入口,金性不败朽,故为万物宝”之语。唐人专以金石炉火炼丹药,道
八卷。清王令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令字仲锡,渭南(今陕西西安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由拔贡生官至广东按察使。王令工诗文,著有《念西堂诗集》。分为是集凡诗八卷,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集。其
前集六十九卷,后集八十一卷,续集五十六卷,别集九十四卷,外集六十六卷。南宋谢维新(生卒年不详)、虞载(生卒年不详)撰。谢维新字去咎,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太学生,自署曰胶庠进士。虞载字子厚,与谢维新同
①一卷。宋彭大雅撰、徐霆疏。大雅字子文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;霆字长孺,永嘉(今属浙江)人。宋人称蒙古为黑鞑靼,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(汪古),故名。两人分别于1233年、1235-1236年奉命出使蒙古
十六种,一百四十八卷。清杜文澜(1815-1881)编。杜文澜字少访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官至江苏道员,两淮监运使。著有《平定粤寇纪略》、《古谣谚》等书,均收入此丛书。《平定粤寇纪略》记自道光三十年
十五卷。南宋赵彦卫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赵彦卫字景安,绍熙(1190-1194)年间曾任乌程长官,又任徽州通判。此书卷首有开禧二年(1206)赵彦卫自序,题曰新安郡守。其余生平事迹皆不详。据自序称,此书初
八卷。明聂豹(1487-1563)撰。聂豹字文蔚,号双江,永丰(今属江西)人。正德十二年(1517)中进士,任华亭知县。嘉靖四年(1525),召为御史。因劾奏宦官和权臣,而有能谏之名。出为苏州知府,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