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西儒耳目资

西儒耳目资

三册。法人金尼阁(Nicola-sTrigault)所作。金尼阁(1577-1628)法国耶稣会士,字四表。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年)来中国传教,在南京学汉语,曾到杭州、开封、山西、陕西一带。《西儒耳目资》是为西洋传教士学习汉语汉文而作。主要依据山西方音分析汉语语音。编纂时得到山西绛县人韩云的帮助。成于天启六年(1626年),出版于杭州。《西儒耳目资》内容丰富,其中的《音韵经纬总局》是一个汉语声韵拼合表,而《音韵经纬全局》则是一个声韵调拼合表,实际是两种韵图。《列音韵谱》则是一个完备的同音字表。是书把声母称为“同鸣字父”,凡二十类:

百p  魄p‘ 麦m 弗f 物v

德t  忒t‘ 搦n 勒

则ts、 测ts‘、 色s、

者tε (t) 撦tε‘(tε‘) 石tε()日t

格k  克k‘ 黑x 额o

上表中的汉字是金氏采用的声母代表字,另用修改过的拉丁字标其音值。金书“对‘额’标为g,这个g当即为o声母,盖金书中g(η)与o声母并不对立,它所管的是原来的影、喻、疑三纽字,可以归纳为o声母音位。金书的v与w有对立,说明微母在这个方言中还存在”(李新魁《汉语等韵学》)。陆志韦《金尼阁(西儒耳目资〉所记的音》认为“者”“撦”“石”在〔i〕之前作〔〕等,在别的元音之前作〔tε〕等。金氏把韵母称为“字母”,分为五十摄。李新魁《汉语等韵学》说:“根据我们的分析,实际上只有四十一个韵母(入声韵的标音与非入声韵一样,不单独分出),一些韵母的发音比较接近,而且并没有音位的对立,可以合而为一。”从金氏的五十类韵母看来,收〔-m〕尾各韵已与收〔-n〕尾各韵合并。官〔uon〕韵与关〔uan〕韵的对立仍存在,但已经动摇,如“碗”、“腕”两字兼入官、关。而〔ian〕与〔iεn〕、〔iau〕与〔iεu〕的对立则已消失。照组字“知止致驰耻诗”等仍与〔i〕拼。有一部分原〔iεn〕韵字如“毡展战禅阐扇闪善然染”等(《中原音韵》的先天韵字),由于失去〔i〕而混入〔n〕,与“文吻问臻琛岑森根恳痕恩”等同居一韵之中。是书把声调分为五类: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、入声。虽保留入声,但入声韵尾已消失,入声韵与相配的阴声韵标音相同。《音韵经纬全局》按韵母的不同分图,五十类韵母分列五十图,它摆脱了旧等韵繁多的名目,而形成颇纯粹的声韵调拼合表,对后代韵图制作有较大影响。《西儒耳目资》明天启六年(1626年)初刻于杭州。另有1933年北平图书馆影印本、1957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熹平石经

    一卷。阿维越致辑。此书影印汉熹平石经共二百七十九石(其中重复六石),三千五百余字。是搜集比较丰富的辑本。学者如果没有马衡、吴宝炜、罗振玉三家的集拓之本,用此本也可作为研究石经之助。只是其中第九页石三,

  • 谭苑醍醐

    九卷。明杨慎(参见《丹铅余录》条)撰。为考证辨论之作。书首有杨慎嘉靖二十一年(1542)自序,自序中说此书之所以取名“醍醐”,源于“从乳出酪,从酪出酥,从生酥出熟酥,从熟酥出醍醐”。意为此书为晚年精心

  • 乔御史集

    一卷。明乔可聘(生卒年均不详)撰。乔可聘,字君征,一字圣任。江苏宝应人。天启年间进士,官至左都御史。师事刘宗周、黄道国。曾著有《读书杂记》、《乔御史集》等书。是集为同邑刘宝楠辑,刘启瑞增辑。其疏稿甚多

  • 春秋左传辨章

    三十卷。清牟昌衡(1773-?)撰。昌衡字午桥,栖霞(今属山东省)人。此书前有道光二十六年(1846)牟昌衡自序,篇目下又有牟昌衡题记。此书起惠公之元妃孟子,止故韩魏反而丧之,共十二公,二百五十五年,

  • 黄帝八十一难经

    见《难经本义》。

  • 双珠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沈鲸撰。沈鲸事迹见《鲛绡记传奇》。此剧二卷,四十六出,演王楫故事。其梗概为:王楫奉母居于涿州,妻姓郭氏,子名九龄。曾与友陈献夫、孙纲同访袁天罡,天罡相之,言三人后皆显贵,而楫先有难,终必与献夫

  • 春秋无例详考

    一卷。清姚际恒(详见《春秋通论》)撰。该书不见于《清史稿·艺文志》及诸家书目,与《春秋通论》俱为传抄本。该书附在《春秋通论》之后,共一卷,三十九条,各条之下,间或别分子目,大旨在于辨正《左传》、《公羊

  • 磨盦杂存

    一卷。近人桑宣撰。桑宣字右声,号磨盦,宛平(今北京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为桑氏说经之作,由十四篇札记组成。内容为“《禹贡》《尔雅》《诗》谱九州同异质疑”,“三国经师传授源流考证”、“礼服问外

  • 八十年来江南传教史

    一卷。法国人史式微(生卒年不详)撰,金文祺译。式微,耶稣会士,原撰有《中国耶稣会之旧传教会》、《江南传教史》、《江南新传教史》等书。此书为《新传教史》之译本。所记之事,始于道光十九年(1839),止于

  • 字汇数求声

    十二卷。清梅膺祚、虞德升合撰。梅膺祚撰《字汇》,著称于世,生平见“字汇”。虞德升字闻子,尚撰《谐声品字笺》。是编取《字汇》之字,分别以同音字注其字音。依十二支之序分十二卷。编次以笔画多寡为序。其字分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