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证治大还

证治大还

四十卷。清陈治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治字三农,云间(上海松江县)人。陈氏出身于世医之家,幼承家学。著述颇多,著有《外台秘典》、《脉药骊珠》、《黄溪医约解》、《幼幼近编》、《医学近编》等书。此书为丛书,包括五种,其中《诊视近纂》二卷,《药理近考》二卷,《济阴近编》五卷,《幼幼近编》四卷,《医学近编》二十卷,《伤寒近编》前集五卷、后集五卷。书前有喻昌序及陈氏自序,在序中陈氏自称五世业医,所著书有《医师寤言》、《外台秘典》等,皆为斟酌再三、抉取经要编撰而成。此书内容涉及医理、药理、诊断及外感、妇人诸病的辨证论治等诸多方面。其中《幼幼近编》又名《证治大还幼幼近编》,为儿科学专著。卷一至卷三主要论述痘疮证治;卷四主要论述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。所论多为陈氏多年临床心得体会,简约详明,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。《医学近编》主要论述中风、类中风、类伤寒等九十种内科杂病的证候、辨治、方药等内容。既有名家之说,又有陈氏己见,颇有临床应用价值。有康熙年间贞白堂单行刊本。此书论证通俗易懂,兼采众家,门类繁杂,较少折衷。有康熙年间贞白堂丛书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林燕语

    十卷。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(1077-1148)撰。叶梦得字少蕴,号石林居士。生平事迹详见《春秋传》。宣和五年(1123),叶梦得居于卞山之石林谷,稍远城市,但亲戚、朋友、门生故吏皆相继来访,纵谈所及,

  • 洪文襄公年谱

    一卷。清法式善(1752-1813)撰。法式善原名运昌,字开文,号时帆,一号梧门。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进士,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,著有数十种书籍。该书记明末清初洪承畴事,自万历

  • 樊绍述集注

    二卷。清孙之騄编汇。孙之騄字子骏,浙江仁和人,生卒年均不详,约康熙五十年(1711)前后在世。贡生,雍正间官庆元县(今浙江)教谕。樊宗师(?-819)字绍述,河中(今山西永济)人。樊宗师之文见称于韩愈

  • 裘文达公集

    二十卷。清裘曰修(1698-1776)撰。裘曰修,字叔度,又字漫士,号渃皋,江西新建人。乾隆四年(1739)进士,官礼、刑、工三部尚书。政绩颇卓。是集有文集六卷,诗集十二卷,奏议一卷,补遗一卷。文集中

  • 乐经或问

    三卷。清汪绂撰。绂字灿人,号双池,江西婺源人,初名烜。作者之学博综儒经,著述颇丰。此书系作者搜辑经书言乐者汇合而成,共分三卷:卷一首录舜典命夔章,次录《周礼·大司乐》,末补述乐律五声八音乐器乐舞,后附

  • 春秋经朔表

    四卷。清薛约撰。薛约,暨阳(今江苏江阴)人。该书主要考订春秋朔日,加以列表。有清道光年间刊本。

  • 礼论钞略

    一卷。南朝齐荀万秋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荀万秋,字元宝,颍川颍阳(今河南许昌)人。宋孝武初为晋陵太守,入齐,官御史中丞。附见《南史·荀伯子传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《礼论要钞》十卷,下云“梁有齐御

  • 尚书全解

    四十卷。林之奇(1112-1176)撰。之奇字少颖,号拙斋,谥文昭,福建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宋经学家、文学家。绍兴进士,官至宗正丞。为官期间,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《三经义说》,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

  • 谢华启秀

    八卷。明杨慎(1488-1559)撰。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,新都(今属四川省)人。正德六年举进士,授修撰。为官累迁。但投荒多暇,书无不览,记诵之博,著述之富,明时推为第一。著有《升庵集》八十一卷,《丹铅

  • 惟实集

    四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元刘鹗(12901364)撰。初名《鹫溪文集》。鹗字楚奇,永丰(今属江西)人。皇庆间以荐授扬州学录。累官江州总管、江西省参政。鹗曾为翰林修撰,与虞集、欧阳玄、揭傒斯等游。此集为其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