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经小学录

诗经小学录

四卷。清臧庸(1676-1811)撰。臧庸本名镛堂,字在东,更字西成,号拜经。江苏武进县人。臧琳的玄孙。清代经学家。师事卢文弨,并从钱大昕、段玉裁等讨论学术。曾助阮元编辑《经传纂诂》、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。精于校雠,卢文弨称其“天下校书第一”。治学根据经传,剖析精微,曾依臧琳《经义杂记》的体例,撰成《拜经日记》,这是诠释古书疑义、校勘误字音读的札记。他的著述颇富,辑著还有《孝经考异》、《臧氏文献考》、《子夏易传》、《诗考异》、《韩诗遗说》、《毛诗马王微》、《说文旧音考》、《尔雅古注》、《拜经堂文集》等。是编盖就段玉裁所著《诗经小学》删烦纂要而成。篇首有臧氏自序,谓《诗经小学》,全书数十篇,亦段君所授读,镛堂善之。为删烦纂要,“国风”、“小、大雅”、“颂”,各录成一卷,以自省览。后段君来见之,喜曰:“精华尽在此矣!”当即以此付梓。又云段君所著《尚书撰要》、《诗经小学》、《仪礼汉书考》,皆不自付梓,有代为开雕者,又不果。而此编出镛手录,卷帙无多。复念十年知己之德,遂典裘以畀剞劂氏。是以足见昔贤治学之虚心,与交友之风义矣。其书凡四卷,风、小雅、大雅、颂各为一卷,校之经韵楼所刊段氏《诗经小学》,大体无殊,故疑段氏原书,即臧氏自序所谓数十篇者,实未尝刊行,经韵楼所刊,盖即臧氏手录之本。其书以六书假借之谊,明诗传训诂之旨,颇称精审。其于音韵,多用十七部之说。是书有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氏乐府指迷

    一卷。宋沈义父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义父,字伯时,从卷首自题中所称与静翁、梦窗相识、唱和的时间推知,义父当为南宋理宗时人。履贯不详。《四库》所依之本,系附刻于陈耀文《花草粹编》之中,计为二十八条。其论词

  • 自警编

    九卷。宋赵善璙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赵善璙,宋太宗七世孙,家于南海(今广东广州)。端平(1234——1236)中曾任江州知州,其余事迹不详。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。全书共分学问、操修、

  • 管子

    二四十卷。周管仲(?——前645)撰。管仲,名夷吾,字仲,颍上(今河南许昌市西)人。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。齐襄公时政令无常,鲍叔牙、管仲分别保护公子小白、公子纠逃出齐国。齐襄公死后,公子争立,

  • 周易浅玩

    二卷。清李宗澳撰。李宗澳,临川人。此书上卷为上经,下卷为下经,在诠释经文时,仿程传体例,只释六十四卦。李氏治易,反对抄袭旧解、陈陈相因的做法,因而在经说中能够直抒己见,不尽循旧诂。如在解释“同人伏戎于

  • 平远山房法帖

    六卷。清李廷敬辑。此帖主要收宋、元、明人墨迹。宋苏、黄、米、蔡之书皆有,惟黄山谷《为巽上人作小疏》十余行为真迹。蔡襄第二札临仿尚有规模,其余则无一真迹。赵孟頫书只有《天冠山玄州十咏》稍近似,其它亦无一

  • 读易绪言

    二卷。明朝钱棻撰。钱棻字仲芳,浙江嘉善县人。崇祯十五年(1642)举人。钱士升子。少承庭训,于《易》尤精。士升尝作《易揆》,此书推衍其未尽之意,以为绪余,故称为“绪言”。首先用八宫各统八卦,作说八篇。

  • 诗薮

    十八卷。明胡应麟(1551-1602)撰。生平详见《笔丛》辞目。本书凡内编六卷,分古、今体各三卷;外编六卷,以时代编次;杂编六卷,分遗逸、闰余各三卷,皆其评诗之语。胡氏作此书时,王世贞尚在人世,大抵奉

  • 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

    一卷。清不著撰人名氏,排印本旧题信天翁撰。信天翁真实姓名未详。《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》记顺治十四年(1657)顺天乡试科场舞弊大狱。清初科场仍沿明季积习,贿赂关节,恬不为怪。是年乡试,考生两千余人,中

  • 半农斋集

    八卷。清蒋中和(约1670前后在世)撰。蒋中和,字本达,又字眉山,靖江(今属江苏靖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十二年(1655)进士。任兰阳知县。著有《半农斋集》。是集为蒋中和诗文集。凡八卷。集中分为诗、

  • 知非堂稿

    十一卷。元何中(1265-1332)撰。中字太虚,一字养正。抚州(今属江西)人。据中自序称,所著尚有《易类象》三卷、《书传补遗》十卷、《吴才老叶韶补遗》一卷、《六书纲领》一卷、《补六书故》三十二卷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