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考校注

诗考校注

一卷。宋王应麟(1223-1296)撰,清卢文弨(1717-1796)增校。应麟字伯厚,号深宁居士,庆元(今浙江宁波)人,淳佑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。精于经史、地理,善长考证,著作极多,有《深宁集》一百卷、《玉堂类稿》二十三卷、《掖垣类稿》二十二卷、《汉艺文志考证》十卷、《通鉴地理考》一百卷、《通鉴地理通释》十六卷、《通鉴答问》四卷、《困宁纪闻》二十卷、《蒙训》七十卷、《集解践阼篇》六卷、《补注急就篇》六卷、《补注王会篇》十卷、《小学绀珠》十卷、《玉海》二百卷、《词学指南》四卷、《词学题苑》四十卷、《笔海》四十卷、《姓氏急就篇》六卷、《汉制考》四卷、《六经天文编》六卷、《小学讽咏》四卷。文弨字召弓、矶渔,又字擎斋,晚号弓父,人称抱经先生,浙江余姚(今属浙江)人,乾隆进士,任翰林院编修,督湖南学政,曾主讲于浙江各书院,与著名学者戴震、段玉裁为好友。生平潜心汉学,精于校勘,所校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春秋繁露》、《孟子音义》、《荀子》、《逸周书》、《贾谊新书》、《韩诗外传》、《方言》、《精典释文》、《白虎通》等三十八种究其衍误,人称精审。著有《群书拾补》、《补正逸周书》、《抱经堂集》。齐、鲁、韩三家之诗,于汉武帝时立有学馆,曾兴盛一时,毛诗晚出,但有经学大师郑玄为之作笺,流传甚广,三家诗反渐渐湮没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云:“齐诗魏代已亡,鲁诗亡于西晋,韩诗虽存,无传之者。”应麟检诸书所引,集帙成书,以存三家佚文。又旁搜广讨异字异义,曰异诗,以附缀其后,每条各注其所出。所引韩诗较多,齐鲁两家仅寥寥数条。卷末别为补遗,以掇拾所缺。文弨增校是书,首列应麟原序,增加应麟书中未备者,各归本篇,录成清本,后有跋语。后又据通志堂所刊宋本《经典释文》及日本人山井鼎《七经考》再加补校。但现今所见之书,序跋俱不存,只在各条下增注出处,间有按语,且补入释文,当为后定之本。文弨此书未付梓,仅存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虎山志

    十六卷。清娄近垣撰。娄近垣,龙虎山法官,上清宫四品提点,食三品俸,敕封妙正真人,兼光明殿住持。龙虎山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80里仁福乡。原名云锦山,相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,丹成而见龙虎,故

  • 咫学读经记略

    一卷。清末杨澄鉴撰。澄鉴字伯衡,安徽省桐城县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多能自立新说,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。如推阐张惠言《易》合《周礼》之义,根据《易》家来征《周礼》。谓《礼记·月令》本于《吕氏春

  • 职官分纪

    五十卷。宋孙逢吉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逢吉字彦同,富春(今浙江省富阳)人。宋隆兴元年进士。宋宁宗时官秘书监、吏部侍郎。此书专门纪宋以前各朝代的官制,每官先列周官典章,次叙历代制度的沿革、名姓故事。引文系

  • 读孝经日记

    一卷。清潘任(详见《郑注孝经考证》)撰。该书所记至五孝章而止,未竟全书。所援据古义,非常详尽完备。主要观点有:(1)断定孝经为孔子作;(2)断定郑氏解确为康成(即郑玄)作;(3)认为孝经古有章名;(4

  • 周易系辞精义

    二卷。旧本题宋吕祖谦(详见《古周易》条)撰。当初,程颐作《易传》,没有涉及《系辞》,该书集诸家之说以补其缺。但取舍并不精审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引《馆阁书目》,认为该书是伪托吕祖谦之名,而实非吕氏所作。

  • 礼记外传

    一卷。唐成伯玙(详见《毛诗指说》条)撰。清张幼伦(生卒不详)注。幼伦吴郡人,事迹均无考。是书仿《白虎通》体例,就古礼制发挥义蕴,各有依据,大致以郑学为宗。而其论“寿过百二十为失归袄怪”,论“五运”涉及

  • 赤嵌集

    四卷。清孙元衡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孙元衡,字湘南,桐城(今安徽桐城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官台湾同知,终至东昌府知府。本集是元衡为台湾同知时所作,因该地有赤嵌城,故以为集名。集中多记海外风土物产,

  • 西堂乐府六种

    清尤侗(1618-1704)撰。尤侗,字展成,号悔庵,又号艮斋,江南长洲(今属江苏)人。明崇祯八年(1635)录为生员,其后五试不第。顺治五年(1648)以贡生授永平府推官,因鞭挞旗丁被免职,只任职三

  • 钦定西域同文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傅恒等奉敕撰。这是一部以贯通西域各少数民族语文为主旨的分类词汇集。所谓西域包括新疆(分天山南北两路)、青海和西藏。分为地、山、水、人四门,首列满文,次列汉字,详注其

  • 金石图

    二卷。清褚峻摹图,牛运震补说。褚峻,牛运震,详见《金石经眼录》条。褚峻初刻《金石经眼录》(即此书上卷)时,未载后汉永和二年(137)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,后与牛运震重编补入。因此碑发现较晚,又远在玉门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