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述
不分卷。清任兰枝(生卒年不详)撰。是书虽有刻本,然无撰者姓名,今之著作权归属,乃据是书卷端任祺题字而定。是书解诗,无所依凭,空言己见,臆想颇多。如于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以为述文王之化,其不言男子而言女人,不言文士而言武夫,盖化行于女子艰,女子之德美,则男子可知矣;育文人之才易,育武夫之材难,武夫而皆良材,文士可知矣。如此臆想之辞,篇中比比皆是,托义虽高,而可采者甚少,当为学者著书之鉴。是书有家刻本。
不分卷。清任兰枝(生卒年不详)撰。是书虽有刻本,然无撰者姓名,今之著作权归属,乃据是书卷端任祺题字而定。是书解诗,无所依凭,空言己见,臆想颇多。如于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以为述文王之化,其不言男子而言女人,不言文士而言武夫,盖化行于女子艰,女子之德美,则男子可知矣;育文人之才易,育武夫之材难,武夫而皆良材,文士可知矣。如此臆想之辞,篇中比比皆是,托义虽高,而可采者甚少,当为学者著书之鉴。是书有家刻本。
三卷。清王钺撰。王钺(1623-1703),字仲威,号任庵,山东诸城(一作琅玡)人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康熙八年选广东西宁县令。晚年杜门讲学,著有《粤游日记》等。该目乃为读书题跋,前一卷皆跋
六十三卷。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参见《事实类苑》。
一卷。南宋俞文豹(生卒年不详)撰。俞文豹撰有《吹剑录》一卷,《吹剑续录》一卷,《吹剑三录》一卷,《吹剑四录》一卷,共四卷。《吹剑四录》又称《吹剑录外集》,也称《吹剑别录》。其中,《二录》、《三录》长期
一卷,明范善溱撰。范善溱字昆白,少居疁城(今江苏嘉定),长游姑苏(今江苏苏州市),或许来过北方。大概是明末人。《中州全韵》有燃藜居士序,云:“昔周宪王作南北曲百阕,脍炙人口:李献吉诗云:‘齐唱宪王新乐
一卷。清潘任(详见《郑注孝经考证》)撰。该书所记至五孝章而止,未竟全书。所援据古义,非常详尽完备。主要观点有:(1)断定孝经为孔子作;(2)断定郑氏解确为康成(即郑玄)作;(3)认为孝经古有章名;(4
六种,十卷。清王葆心(1864-1944)编。王葆心,字季芗,别号晦堂,湖北罗田人。光绪年间举人。历任礼学馆纂修、学部主事、礼部郎中等。民国时任北京图书馆总纂、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等职。著作有《古文辞通
一卷。宋王阮(约1178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阮,字南卿,德安(今江西德安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王之曾孙。隆兴元年(1163)进士。绍熙中,知濠州,修战守具,金人不敢南侵,改知抚州。韩侂胄闻其名,召入奏,授
十卷。汉赵煜撰。赵煜、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其书的前面有旧序,称隋、唐经籍志都著录为十二卷,但今存十卷。此书是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,后有题识,前面有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祐音注。作者所述虽然有些芜杂,但
一卷。清诸锦(1686-1769)撰。锦字襄七,号草庐、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雍正进士,官金华府教授,乾隆举鸿博、授编修、迁赞善。博闻强识,诗法山谷、后山。著有《至诗说》、《绛跗阁集》等。是书因《仪礼
二十四卷。清承培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培元字受亶,一字守亶,阳湖(今江苏武进)人。优贡生,就读江阴书院,为李兆洛高足。著作尚有《广说文答问疏证》、《籀雅》、《经滞揭橥》等。此书在考辩《说文》引经的著作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