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卷。清包世臣(1775-1855)撰。清包世臣,字慎伯、诚伯,号倦翁、小倦游阁外史等。安徽泾县人。嘉庆举人,官江西新喻知县,因劾去官。晚年寓居江宁。工书。有《艺舟双楫》、《小倦游阁文集》、《管情三义
无卷数。明陆树声(详见《汲古丛语》条)撰。此书专辑陆树声所著之杂说,刊成于《陆学士杂著》之前,所收皆为其罢官家居时所作,即《适园杂著》一卷;《清暑笔谈》一卷;《善俗裨议》一卷;《乡会公约》一卷;《陆学
三卷。明高武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又名《针灸要旨》、《针灸素难要旨》。高武字梅孤,鄞县(今属浙江)人。著名的针灸医家,爱好读书,学识广博,通天文、律宫、兵法、骑射等。嘉靖年间中武举,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。晚
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法华三昧忏仪》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,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。用以劝众归佛,教人恒以法华为宗。此忏仪共有五章:第一、劝修
十卷。梁代释宝唱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宝唱,俗姓岑,吴郡(治所在今江苏苏州)人。少怀恢敏,清贞自苦,勤田为业。靠“傍求庸书”而学,他强识文彩,铺瞻义理,愈发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。十八岁投僧祐律师出家为僧,学
五卷。清丁晏撰。丁晏(1793-1875)字柘堂,江苏山阳人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人。平生精研经学训诂,笃好郑学。辑《禹贡集解》三卷,对《诗经》之郑笺、“三礼”之郑注研究尤深,认为孔疏曲解郑学,因之
二十卷。隋代释慧远撰。慧远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义记》辞条。《大乘义章》原有五聚,二百四十九科,分为十四卷,现存本只有四聚,二百二十门,分为二十卷。本书主要内容是:一、教聚,二、义法聚,三、染法聚
十一卷。清张晋(约1666年前后在世)撰。张晋,字康侯,狄道(今甘肃临洮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。任丹徒县知县。著有《张康侯诗草》。是集凡十一卷。其中第一卷为《黍谷吟》,第二卷为《
三卷。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。《鹿樵纪闻》记南明福王、唐王、鲁王、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、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。卷上记福王、史可法、黄得功、高杰等事迹,及嘉定之屠、马阮始末等。卷中记唐王、鲁王、郑成功、张煌言、
七卷。清杨兆蟾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杨兆瞻字又平。江西瑞金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本集前有杨兆蟾自序。《自序》说,其著文三百余首,淘汰其三分之二交付刊印。此抄文均为杨兆蟾自定。张尚瑗《序》称,“其文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