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转注举例

转注举例

一卷。清许瀚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瀚字印林,山东日照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进士,官峄县教谕。深于训诂,好金石文字,校勘宋元明本书,尤为精审,龚自珍称为北方学者第一。著作尚有《别雅订》、《攀古小庐文集》、《印林遗著》等。许氏转注说与江声、戴震皆不同,他说“自来言六书者,于转注尤多歧说,其失总由韦异许氏。今以‘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’八字为范围,以‘考’‘老’二字为准则,则触类引申而得其例有七,由七例旁推之,又有变例,其不在此例者,则非转注也。”其七例是:(1)凡部首以所属之字为义,而所用为义之字又以部首为义者;(2)凡从某之字即以所从之字为义,及同部中同以所从之字为义者;(3)凡从某之字即与所从之字同义,及同部中同与所从之字同义者;(4)同部中其义相同者;(5)同部中其义相须者;(6)同部中其义递转相承者;(7)同部中其义展转相释者。许氏说:“求转注,必求诸《说文》本部,许氏所谓‘建类一首’也,部不同非转注;必求诸同部同义,许氏所谓‘同意相受’也,义不同非转注。”然而许氏又云:‘夫不同部亦得为转注者,必其部首一形相生,一意相成。异名同物,异体同名,一形相生……异体同名,如古文‘大’籀文作‘介’,籀文‘人’古文奇字作‘儿’,此虽不同部,其部首同相通之道,犹是‘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’也。此其变例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善花室文稿

    六卷。《续编》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清方履篯(1790-1831)撰。方履篯字彦闻,顺天府大兴(今属北京市)人,方国栋玄孙。嘉庆举人,知闽县。学问赅博,工诗词及骈体文,善隶书、精鉴赏。尤精志乘之学。纂有

  • 蔡忠蕙诗稿帖

    一卷。未著刻者姓名。蔡忠蕙,即蔡襄,“忠蕙”为其谥号。蔡襄(1012-1067),字君谟,兴化仙游(今福建仙游)人。宋天圣八年进士,官至端明殿学士。蔡襄工于书法,真、行、草、隶俱佳,是宋代著名四大书家

  • 食旧堂丛书

    三十种,八十四卷。清汪大钧编。汪大钧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丛书所收均为清人著作,多与《聚学轩丛书》、《木犀轩丛书》相同,而择选不如二书精核,如汉郑玄《驳五经异义》一卷,据《问经堂丛

  • 栋峰遗稿

    二卷。明曾梧撰。曾梧,字于易,江西广昌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正德十六年(1521)进士。官至常州府知府。该集文冠以应诏疏,反复申明合祀天地之说。有文一卷,诗一卷。初刻于嘉靖年间,后毁于火。天启辛酉(162

  • 课业余谈

    三卷。清陶炜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陶炜字宾玉,秀水(今浙江省嘉兴县)人。一生勤奋好学,善于著述。《课业余谈》是陶炜的一部杂纂之作。此书仿释名广雅之体,采辑经史中浅而易解之内容,以类编载,从天地至古音转注,

  • 圣学知统翼录

    二卷。清魏裔介(详见《孝经注义》)撰。魏裔介既撰《圣学知统录》,以为尚缺乏完整,复作此书以翼助之。所录共22人,上起伯夷、柳下惠、董仲舒,中及韩愈、胡瑗、邵雍、杨时,下迄蔡清、罗钦顺、顾宪成、高攀龙。

  •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

    三卷。宋钱乙(1035-1117)撰。阎孝忠(生卒年不详)整理。钱乙,字仲阳,祖居钱塘(今属浙江省),后迁郓州(今山东省郓城县),是为郓人。幼年孤苦,稍长读书,随姑父吕氏学医,曾治愈公主及皇子病,而授

  • 旅舍备要方

    一卷。宋董汲(详见《脚气治法总要》)撰。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(1086),《宋史·艺文志》有著录,原书久佚,《四库全书》据《永乐大典》辑出。作者在此书《自序》中谈及,为使“道途疾病治疗有归”而收经效奇

  • 南濠居士诗话

    一卷。明都穆(约1514前后在世)撰。都穆字无敬。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正德中(1514)前后在世。宏治十二年(1499)进士。授工部主事。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,太仆寺少卿。此编刻意论诗,而

  • 弇州山人题跋

    七卷。明王世贞(生平见《弇山堂别集》)撰。此书名“弇州山人”是王世贞之号。考王世贞《弇州四部稿》有杂文跋、墨迹跋、墨刻跋、画跋、佛经跋诸类。此本只有墨迹跋三卷、墨刻跋四卷。可能是只取稿中书法题跋部分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