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逃虚子集

逃虚子集

十一卷。《类稿补遗》八卷。明姚广孝(1335-1418)撰。姚广孝幼名天禧,本医家子弟。江苏苏州人。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,法号道衍。晚年自称逃虚老人,又称懒阁翁、独庵老人。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,字斯道,洪武中,经僧人宗泐举荐选侍宫邸,官至资善大夫,太子少师,封荣国公。曾监修《太祖实录》,又主纂修《永乐大典》,为明初著名人物。著有《逃虚子集》、《石城霞外集》。广孝好读书,有谋略,能诗,工书法,善画墨竹,可谓多才多艺,为高启“北郭十友”之一。其著述初名曰《独庵集》。待其逝后,吴人始合刻其诗文,名之曰《逃虚子集》,又掇拾其散佚著述做为补遗。今观其诗,清新婉约,颇有古调韵味。但因其在政坛的所为,后人却与对严蒿著述一样,一般文人丑与称道。集末附载其《道余录》二卷,则已有单行本传世。是集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存目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敬和堂集

    八卷。明许孚远(1535-1604)撰。许孚远,字孟中,浙江德清人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)进士。官至兵部左侍郎。事迹载《明史》儒林传。许孚远之学出于唐枢。冯以吾、刘宗周、丁元荐传其所学,皆能有所树立

  • 赤庐札记

    一卷。清代丁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丁泰字履叔,平湖(今浙江省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,自《周易》到《孟子》仅有二十节,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,较为实事求是。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

  • 舍是集

    八卷。清王翼凤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翼凤,约生于清末,江苏仪征人。他世承儒素,十八岁入学宫,其间泛读九经诸子。主持家业,居业无恒,年青时曾浪迹山水之间,被褐行吟,幽忧劳苦;年壮后专心以八股求取功名,终无

  • 洪范宗经

    三卷。清丁裕彦撰。丁裕彦字毓清,山东潍县人。书首有陈官俊、贾桢、宋庆和等人的序。陈序称此书对于蔡沈《书集传》中浑举大意、义蕴含混不清的地方,力求言之详尽。贾序称此书对于蔡沈《书集传》之说加以引伸发挥,

  • 儒函数类

    六十二卷。明汪宗姬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汪宗姬字肇郃。此书在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中作《儒数类函》,约刊本之误。书中所录故实皆以数统计,自一至万。书之体例冗杂。

  • 敷文郑氏书说

    ①见《郑敷文书说》。② 一卷。宋郑朴撰。郑朴之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。郑朴所撰之《敷文郑氏书说》一卷,以札记体的形式,又以《尚书》事实,或提出疑问,或谈自己的一些心得,于各条分别立论,共有二十余事。

  • 艳雪斋诗评

    二卷。《词曲评》一卷。作者不详。诗评有崇祯二年(1629)自序,词曲评有崇祯元年(1628)自序,均自署为石公,其私印则名为亭奭,字以召,其姓则不可考。此编杂采明人诗话、词话、手录成帙,非所自撰。大致

  • 洹词

    十二卷。明崔铣(1478-1541)撰。崔铣字仲凫,一字子钟,亦字后渠,河南安阳(一作乐安)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授编修,见刘瑾长揖不拜,出为南吏部主事,刘瑾败,召充内庭,明世宗即位,擢国子

  • 春秋四传

    三十八卷。不著撰人,当为元人所作。前有杜预、何休、范宁、胡安国四序,卷首为《春秋纲领》,综述各家议论;然后为《春秋提要》,记载春秋大事;其次为《春秋列国图说》、《春秋二十国年表》、《春秋诸国兴废说》。

  • 史部

    自魏晋以后,图书目录分类为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。史部著录各种体载的历史著作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和《宋史·艺文志》皆分为13卷,《明史·艺文志》分为10类,清《四库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