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释迦谱

释迦谱

十卷。梁代释僧祐撰。僧祐生平事迹详见《弘明集》条。《释迦谱》一书,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,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。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,得道度人之要。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“显明觉应”。集经、律、传“首尾散出”,各家异说“群言参差”之大成加以汇编一书,使学人便于观览。此书原为五卷,约唐代析为十卷。道宣《大唐内典录》卷四载有“《释迦谱》更有十卷本,予亲读之”。因十卷本《释迦谱》自唐代始广为流传,故通称它为广本。本书内容共有三十四节(一至九节称“谱”,其余皆称“记”),各节皆抄录有关经、律、传记原文,末附有总结性的短篇案语。三十四节大体分成五部分。一、从《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》第一至《释迦近世祖始姓释氏缘谱》第三,是关于释迦牟尼佛氏族的来源。二、从《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》第四至《释迦同三千佛缘谱》第六,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降生、成道,和七佛中余佛种姓,化众等的同异,以及与三千佛同得成佛的因缘。三、从《释迦内外族姓名谱》第七至《释迦种宿业缘记》第十八,是关于与释迦牟尼佛有关的人物。其中有四部名闻弟子、从弟调达、阿那伟跋提、孙陀罗难陀、子罗云、姨母大爱道、父净饭王、母摩耶夫人以及释迦族灭亡的因缘。四、从《释迦竹园精舍缘记》第十九至《释迦留影在石室记》第二十六,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教化遗迹。其中包含竹园精舍、祇洹精舍、发爪塔、天上四塔、优填王造梅檀像、波斯匿王造金像,阿育王弟造石像以及石室留影。五、从《释迦双树般涅槃记》第二十七至《释迦法灭尽相记》第三十四,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入灭和灭后法化流之相。其中包括双树入灭、八国分舍利、天上龙宫舍利宝塔、龙宫佛髭塔、阿育王八万四千塔及遗法灭尽的因缘和现象。《释迦谱》一书,在写作体例上,采用的手法是“抄集众经”,述而不作。各节抄典以一种书为主,篇下注明出处。所录典籍主要有四《阿含》、《普曜》、《中本起》、《瑞应本起》、《出曜》、《贤愚》、《观佛三昧》、《大涅槃》、《昙无德律》、《弥沙塞律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集经抄》等近四十种。由此省却读者翻书查找之累,即能详悉释迦一代事迹,是为此书一大功绩。此书对后来佛传的撰述有一定影响,自唐代地婆诃罗译出《方广大庄严经》十二卷以后,此书流传渐少。尽管如此,它却被历代释藏所收入,仍不失为中土撰述之要籍。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吟阁书目

    四卷。清瞿世英编。瞿世英(约1816-1886),字良玉,号颍山,钱塘人,家道不丰,却以手抄勤苦而闻名。积数十年,得书逾千种,于金石书画,靡不考索,校刊亦多善本。曾筑“清吟阁”以储藏书。此目成于清咸丰

  • 医学六要

    十九卷。明张三锡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三锡字叔承,号嗣泉,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)人。家世业医,张氏承家学,博览群书,治验丰富。张氏于医学以诊法、经络、病机、药性、治法、运气为医学六方面要旨。采集《内经》、

  • 对问编

    八卷。明江应晓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江应晓,字觉卿,徽州(今安徽省歙县)人。嘉靖末官涪州州判。此书取史籍所载天文、地理、人物、杂事,分条立说,议论多偏驳不纯。书首有江应晓自序一篇,文字颇为聱牙,内容无甚可

  • 识小编

    二卷。清董丰垣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董丰垣字菊町,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,乾隆进士,官东流县知县。《识小编》是一部杂考之作,共二十四篇,以仪礼为主要撰述内容。全书分三部分,其一祭社,即祭地,多不信周礼,

  • 历朝崇经记

    一卷。清赵继序(详见《周易图书质疑》)撰。本书卷首有自序,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,由于崇经相同,而所见各异,大约可分为三期:一期为汉,六朝附之;二期为唐、宋;三期为元、明。大抵唐宋以前,还遵从汉代旧说

  • 大政管窥

    四卷。不著撰人姓名。其书分叙吏、叙户、叙礼、叙经。书目似不全,六曹只列其三,四部又只列其一。似未完之书。

  • 读易集说

    不分卷,亦无篇数。清朱勋辑。勋字晋斋,号虚舟,江苏靖江人,官至陕西巡抚,著有《周易集说》、《四书通》等。此书取宋人所论,以程传本义、邵子《观物外篇》、周子《通书》、张载《横渠易说》为主,余兼采东莱吕氏

  • 先秦韵读

    一卷。清江有诰撰。有诰生平见“音学十书”。有诰此书大例与《群经韵读》同,辑录韵字的古籍自《国语》以下二十四种,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。其中《列子》、《家语》等乃魏晋人伪撰;《穆天子传》、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

  • 宋论

    三卷,明刘定之(1409-1469)撰。刘定之,字主静,号呆斋。江西永新人,正统元年(1436)会试第一,授编修,进侍讲。景帝即位后他上陈时政十事,天顺初又升为翰林学士。宪宗时,进身太常少卿,兼侍读学

  • 潜夫论

    十卷。汉王符(约公元108-174)撰。王符字节信,自称潜夫,东汉安定临泾(今甘肃镇原东南)人。少好学,有志操,与世不合。仕人更相引荐,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,以此遂不得升进。志意蕴愤,仍隐居著书三十余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