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订四书辑释

重订四书辑释

四十五卷。元倪士毅撰,明王逢通义。倪士毅字仲宏,歙县(今安徽芜湖)人,生卒年不详。学于陈栎,人称道川先生,隐居不仕。王逢字原夫,号松坞,乐平县(今江西德兴县)人,朱公迁再传弟子。生卒年不详。倪士毅于至元三年(1337)撰《四书辑释大成》三十六卷(《大学》一卷,《中庸》一卷,《论语》二十卷,《孟子》十四卷),至正二年(1342)建阳刘叔简日新堂刊行。元末明初有四十三卷本《四书辑释》流传,元倪士毅撰,元程复心章图,元王元善通考,所增七卷不知何人所为。明正统年间有四十五卷本《重订四书辑释》流传,即《四库提要》著录者,《提要》卷数有误。倪氏汇集《朱子语录》及朱门弟子训释《四书》之语而成《辑释》,后明王逢重订其书,又作《通义》。《四库提要》称《通义》“书中亦糅杂蒙混,纷乱如丝,不可复究其端绪,是已为书贾所改窜,非士毅之旧矣”,是将倪氏《辑释》与王逢《通义》混为一谈,非士毅之旧不虚,然并非书贾改窜。又《四库提要》以王逢为元人,实为明人,在胡广后。该书四库底本原题《重订辑释章图通义大成》,《四库提要》改题为《重订四书辑释》。该书传本有明正统五年(1440)詹氏进德书堂刻本,今北京、上海馆有藏。倪氏《四书辑释大成》一书三十六卷,今有日本文化九年翻元本传世,另上海馆藏有元刊残本,仅十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籍跋文目录

    一卷。清陈鳣撰。陈鳣(1753-1817),字仲鱼,号简庄,浙江海宁人,晚年寓居吴门。嘉庆元年(1796)举人,性好藏书,尤精通训诂,家藏图书十万余卷,晚年筑藏书楼于紫微山麓,名为“向山阁”,与藏书大

  • 书法钩玄

    四卷。元代苏霖撰。苏霖,字子启,镇江(今江苏镇江、丹阳一带)人。苏霖颇工书体,备知其法。该书尽取前人论书之语,起于汉代杨雄,终于宋代刘辰翁,共六十五条,成书于元统二年(1334)。但是该书所录只略具大

  • 柘坡居士集

    十二卷。清万光泰(1712-1750)撰。万光泰字循初,一字柘坡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年三十九岁。乾隆元年(1736)荐举博学鸿词,乾隆庚午(1750)举人。万光泰博学工诗文,善画山水,尤精于数学,

  • 大学质语

    一卷。中庸质语 一卷。清胡德纯撰。德纯字敬一,直隶大兴(今北京大兴)人。是书以俗话达义理,对经文及朱子章句均添旁注,又于每节每章之后,发挥其旨,虽未尽能曲当圣贤之意,但施之童蒙,较易了解,因言之无文,

  • 丹徒县志

    六十卷,首四卷。清何绍章、冯寿镜修,吕耀斗等纂。何绍章,字啸赓,浙江仁和人。监生,清同治十二年(1873)知丹徒县事。冯寿镜,浙江德清人,进士,光绪三年(1877)知事丹徒县。丹徒邑志始于明正德《李志

  • 尚书疏衍

    四卷。明陈第(详见《伏羲图赞》)撰。此书前有自序一篇,其序称“少受《尚书》,读经不读传注,口诵心维,得其意于深思者颇多,后乃参取古今注疏,而以素得于深思者附著之。”第博学聪悟,治《尚书》径自经文入手,

  • 绿晓斋遗诗

    一卷。明卜舜年(约1573年前后在世),撰。舜年,字孟硕,江苏吴江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该编前后无序跋,卷后附载有卜氏寿诗及陈时化、陆万言、陈继儒、乐元声、何三畏等人的赠诗,最后以其父节悯先生(卜梦熊)行

  • 黄帝内经明堂

    残本一卷。隋杨上善(详见《黄帝内经太素》)撰注。据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,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》十三卷,杨上善撰注,而宋以后即不见著录,散佚已久,更在《黄帝内经太素》之前。日本有传抄残本一卷,其卷首无“类成

  • 青郊诗存

    六卷。梁焕奎(生卒年未详)撰。生平详见《青郊六十自定稿》(辞目)。焕奎性耽吟咏,篇什颇多。民国元年(1912),其弟焕均因裒辑删汰,益以入民国后所为诗,别为《六十定稿》。彼篇分体,而此本则系编年。两本

  • 说唐平鬼全传第九才子书

    见《斩鬼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