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授时通考

钦定授时通考

七十八卷。清政府官方编撰。该书编撰工作历时五年,受乾隆帝命主持编撰工作的有鄂尔泰、张廷玉等大臣,有许多官员参加收集资料的工作。“授时通考”取统治者“敬授民时”之意,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。《授时通考》的内容来源于旧文献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,是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众多农业资料的汇编。《授时通考》七十八卷分为八门。一为“天时”,如田家月令,记录农家在四季之中的农业生产。二为“土宜”,其中又详分为“辨方、物上、田制、水利”等多项内容。三为“谷种”,分论各种作物。四为“功作”,叙述自“垦耕”至“收藏”的整个生产劳动过程。五为“劝课”,记录长期以来国家重视农业的政令。六为“蓄聚”,讲述仓储、备荒等项事宜。七为“农余”,指除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业生产,诸如种植果木、蔬菜、木材、经济作物等,同时也谈及畜牧。八为“蚕余”,记载木棉、麻、葛、蕉、桐等的生产,表明这些作物的生产与养蚕一样,都可提供制做衣着的原料。《授时通考》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,以供给衣食资料为原则,整理编辑以往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资料。它的结构体系完整,引徵具体周详,同时配有许多直观的插图,对于全面发展当时的农业生产,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《授时通考》除被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子部农家类》外,原有武英殿刻本及翻印本。富文书局,上海实业研究社也曾出过石印本。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《授时通考》(全二册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庸吏庸言

    二卷。清刘衡撰。刘衡,江西南丰县人。嘉庆五年(1800)由副贡生考充官学教习,历任广东新兴及四川垫江、梁山、巴县等县知县。道光十年(1830)官至河南开归陈许道。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郭尚先、吴寿椿二序。据

  • 五色石

    八卷。题“笔炼阁编述”,自序后署“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”。胡士莹《话本小说概论》认为“笔炼阁主人”当是徐述夔的别署,因清代《禁书总目》徐述夔悖妄书籍目内有《五色石传奇》。徐述夔原名赓雅,字孝文,东台

  • 御制诗

    《初集》四十八卷。《二集》一百卷。《三集》一百十二卷。《四集》一百十二卷。清高宗爱新觉罗·弘历(1711-1799)撰。其生平详见(《御制文初集》(辞目)。弘历所著之诗甚富,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。其

  • 弥勒上生经游意

    一卷。唐代释吉藏撰。吉藏生平事迹详见《华严经游意》辞条。《弥勒上生经游意》是对《弥勒上生经》的注疏。该《游意》共分十章。即第一序王,第二释名,第三辨理宗体,第四论因果,第五出世久远,第六成道真应,第七

  • 周官参证

    二卷。清王宝仁撰。宝仁字研云,江苏太仓(今江苏太仓县)人。此书前有道光丙申(1836)自序,称是书“自六经、《论语》外,惟引《国语》及《逸周书》而不阑入《左传》”,不过从书中内容看来并非如此。此书意枉

  • 蒲圻县志

    ①十卷,清劳光泰修,但傅熺纂。劳光泰,广东南海人,进士,官蒲圻知县。但傅熺,本县人,道光十四年(1834)优贡。乾隆三年(1738)王云翔续修县志,六十余年,其间兴废盛衰,几经迁变,不广集重修,将沉沦

  • 梁书

    五十六卷。姚思廉(557-637)、姚察(533-606)撰。姚思廉,唐初史学家,字简之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,姚察是姚思廉的父亲,字伯审。在陈任吏部尚书,在隋做秘书丞,撰梁、陈二史,未成而卒。

  • 潭影轩词

    一卷。清沈宗约(生卒年未详)撰。沈宗约字鹤坪,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。本书收词约六十余首。中间与曲阜孔昭薰酬和者,亦附孔词于各首之后。所用题目,如百宵烛、百子炮、压岁钱、撑门炭、元宝糕、欢喜桐、万年粮、

  • 纂修即墨县志

    二卷。佚名纂。康熙十一年(1672),朝庭命各省普修邑志,即墨知县乃奉命修志,遂成新志。《纂修即墨县志》康熙十一年(1672)剜改明刻本。此志板刻质量极差,残缺漫灭,几不可读。其体例大部分承袭旧志而作

  • 小苏潭词

    六卷。清蕉南旧史撰。蕉南旧史姓谢,字椒石,号蕉南旧史。生卒年不详,约为嘉庆、道光间人。贯藉亦不详。据该书自序云,“束发就塾,间习声诗”,稍长“巵词脞说,余情度曲”,填词“墨守姜、张、膏霑周、史”宋代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