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集韵

集韵

十卷。是书由北宋丁度、李淑典领,宋祁、郑戬、贾昌朝、王洙等同加修定。丁度事迹见“礼部韵略”。宋景佑四年(1037年),宋祁、郑戬等批评《广韵》“多用旧文,繁略失当”;贾昌朝批评《韵略》“多无训释,疑混声、重叠字”,致“举人误用”。宋仁宗遂诏令丁度等人修订《韵略》与《广韵》。修订《韵略》的工作当年就完成了,所成即《礼部韵略》。因为《广韵》的修订要“务从该广”,需“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”,工作较为繁冗,所以直至宝元二年(1039年)才告完成,所成新韵书称名《集韵》。《集韵》与《广韵》不同之处,主要有以下几点:(一)《集韵》收字“务从该广”,一字的不同写法,不论是正体、或体、古体、俗体,皆加收录,书中一字可多达八、九体,全书共收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字,较《广韵》多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。《集韵》对《广韵》的注释亦有所增删修改,其“字训悉本许慎《说文》,慎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”,并一一注明出处;不见经传者或口头流传者,注以“一曰”,置于义训之最后。(二)《集韵》虽仍《广韵》二百零六韵之旧,但韵目用字、部分韵目的次序、以及韵目下所注同用独用例等均稍有变化。贾昌朝曾奏请把窄韵合并,据钱大昕《声韵考》考正,合并凡十三处:(1)“欣”与“文”同用;(2)“隐”与“吻”同用;(3)“焮”与“问”同用;(4)“迄”与“物”同用;(5)“废”与“队”“代”同用;(6)“严”与“盐”“添”同用;(7)“俨”与“琰”“忝”同用;(8)“酽”与“艳”“”同用;(9)“业”与“叶”“贴”同用;(10)“凡”与“咸”“衔”同用;(11)“范”与“豏”“槛”同用;(12)“梵”与“陷”“鉴”同用;(13)“乏”与“洽”“狎”同用。《集韵》根据贾昌朝所并,改变了部分“同用”“独用”例。《集韵》的改变,并不完全是因为韵窄,而是对实际语音变化的反映。例如《广韵》“欣”“文”独用,唐诗中“欣”与“真”“谆”混押相当普遍,白居易诗中,“欣”与“真”“谆”同用十八例,但无一例与“文”同用,无一例独用(赵锐《白居易诗歌用韵),可见“欣”与“真”“谆”音近,与“文”则较疏远。《集韵》注明“欣”“文”同用,则显示出臻摄各韵混同的趋势,与宋词用韵情况一致,是对语音变化的反映(姜聿华《稼轩词用韵》)。(三)《集韵》参考宋代语音改动若干反切,最明显的是把《广韵》里重唇和轻唇的类隔切一律改为音和切,例如:“悲”由府眉切改为逋眉切;“邳”由符悲切改为贫悲切,显示当时轻重唇的分化已经完成。(四)有些小韵的归韵,《集韵》与《广韵》有所不同,如“因”“堇”等字,《广韵》收入“真”韵,《集韵》改在“谆”韵;“婆”“蹉”等字,《广韵》收入“歌”韵,《集韵》改在“戈”韵;“嗟”“”等字,《广韵》只收入“麻”韵,《集韵》则在“麻”“戈”两韵兼收;“天”“田”等字,《广韵》只收在“先”韵,《集韵》则在“先”“谆”兼收。《集韵》编成之后,流布不广,后人亦不甚重视,现在看来,此书对研究文字训诂和宋代语音,都是很有价值的,应给予重视。此书有北宋刊本,常熟翁叔平曾有收藏,仁和瞿氏有影宋钞本。较易见者为清曹寅扬州使院刊本,及嘉庆十九年(1814年)顾广圻重修曹版本,朱修伯曰曹刻误谬极多,中有一卷全出改窜者。北京书店1983年据扬州使院重刻本影印,此本最易得。《集韵》一书讹误颇多,段玉裁曾手校之,见《东湖丛记》。清方成珪撰《集韵考证》十卷,有道光刊本。另有钱塘罗以智《集韵校本》、长洲马远林《集韵校勘记》,二书未刊,仅存钞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坟书

    一卷。不著作者,明陶宗仪订。陶宗仪字九成,号南村,著有《辍耕录》、《书史会要》、《南村诗集》等。《三坟书》相传为古代易名的名称,久佚,其书名见于《左传》及《尚书序》中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谓:“是能读

  • 官箴

    ①一卷。宋吕本中撰。吕本中,字居仁,号东莱先生。吕公著之曾孙。曾任济阴主簿、起居舍人,官至直学士院。一生著述甚丰,有《春秋解》十卷、《童蒙训》三卷、《师友渊源录》五卷。本书是一本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,共

  • 朱子晚年全论

    八卷。清代李绂(1673-1750)编。李绂见《陆象山年谱》条。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《学部通辨》等书中的“尊朱绌陆”观点,摘取朱熹正、续、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、讲义、题词之类内容,排列编辑,

  • 谢梅庄先生遗集

    八卷。清谢济世(1689-1756)撰。谢济世,字石霖,号梅庄,广西全州人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解额,五十一年(1712)进士。选庶吉士,授检讨,雍正四年(1726)改御史。后以劾田文镜获罪,令往

  • 释人疏证

    二卷。近人叶德辉撰。叶德辉(1864-1927)字焕彬,又字奂份,号直山,又号渔水,别号郎园,湖南湘潭县人。光绪十一年(1885年)举人,十八年(1892年)进士,授吏部主事,年三十乞假归。1927年

  • 周易摘抄

    五卷。清顾昺撰。顾昺号虚庄,南江人。雍正二年(1724)举人。此编是他的三个经解之一,都是节录御纂《周易折中》内所收集的诸儒之说,参以李光地的《周易观彖通论》,所以叫“摘抄”。间附顾昺自己的意见,也几

  • 周易浅解

    四卷。清张步瀛撰。张步瀛字翰仙,河南新安人。康熙三十年(1691)进士。该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,过去房融在评《楞严经》时称为笔受,此注经而沿袭佛教的称法,可能是未检之故。其凡例说“家传易学已历六世

  • 骆台晋文集

    八卷。明骆日升(?-1621)撰。骆日升,字台晋,福建泉州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进士。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,奢崇明叛变,骆日升抗节被害,赠光禄寺卿。著有《骆台晋文集》八卷。日升因节义显著,故其文

  • 小万卷楼丛书

    十七种,六十四卷,附录七卷。清钱培名编。钱培名字宾之,别号梦花,金山(今属上海市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其父钱熙祚刊印《守山阁丛书》、《珠丛别录》及《指海》,钱培名子承父志,发其旧藏,与张文虎共同增补校刊,

  • 万象一原

    九卷。清夏鸾翔(详见《方圆术图解》)撰。《万象一原》是在明安图、项名达、戴煦、徐有壬、李善兰《代微积拾级》成果的基础之上,对于开方、对数、一次、二次曲线等各类问题给出了一百三十多个公式,其中夏氏自创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