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顾氏音学五书

顾氏音学五书

三十八卷。清顾炎武(1613-1682)撰。顾炎武字宁人,初名绛,明亡改名炎武,居亭林镇,因号亭林,自署蒋山佣,江苏昆山人。明末诸生。康熙年间,诏举博学宏词,修明史,力辞不就。炎武学识渊博,精于考证,开清代朴学之风。对国家典制、郡邑掌故、河漕兵农、音韵训诂等无一不精,著述宏富。主要著作有《日知录》、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、《亭林诗文集》、《东京考古录》、《金石文字记》以及《音学五书》等。《音学五书》为顾氏研究古音韵学的重要成就,是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之作。顾炎武对古音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,对后学影响深远。在理论上,顾氏推崇唐陆德明的“古人韵缓,不烦改字”,以及明陈第古今音异的观点。他力主从古音的客观实际归纳古韵部,树立研究古音的正确观点。提出古韵入声应配阴声之说,实为古音研究的一大发明,也为后学所遵循。在古韵研究中,首创“离析《唐韵》”的归纳方法。这种方法与前人仅就今韵合并成古韵有着本质的不同。自此,清代古韵学家承顾氏以后,对古韵的分部更为细密。在实践上,顾炎武在全面考证《诗经》九百余个韵字的基础上,同时参证楚辞和先秦经传、诸子,汉魏六朝韵语、串联归纳,定古韵为十部。顾氏的划分虽比较粗疏,但大体上反映了古韵的实际。由于顾氏精于考古,疏于审音,因此归类有不够妥当之处。《音论》成书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,全书十五篇。考定唐宋用韵沿革的《唐宋韵谱异同》一书,主陆德明“古人韵缓,不烦改字”之说。主陈第“古诗无叶音”,认为古有四声,《广韵》以入声配阳声是错误的等观点,为古韵学上的创新之说。《诗本音》据《诗经》韵字与《广韵》二百零六韵相比勘,以求古韵的分合。《易音》据《周易》韵文以求古音。顾氏认为《周易》的用韵与《诗经》的用韵有所不同。主要是方音的不同。顾氏对方音的注意,确实是难得之举。《唐韵正》以古人用韵正《唐韵》误读之音。顾氏认为,《广韵》与《唐韵》一脉相承。名之为《唐韵正》,实际上订正的是《广韵》音。在书中,顾氏离析《唐韵》以求古韵的分合,据历代用韵异同说明语音的流传,用文字谐声以求古韵分合,其方法是具开创性的。不过书中浓郁的泥古思想,以及取韵下限过宽的作法影响古韵分部的准确性。《古音表》分古韵十部,其中四部歌、阳、耕、蒸在清代古音学中被视为定论。《音学五书》目录:《音论》三卷,《诗本音》十卷,《易音》三卷,《唐韵正》二十卷,《古音表》二卷。有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张绍手写、符山堂初刻本,后有观稼楼仿刻本。1982年中华书局据观稼楼仿刻本重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史复斋文集

    四卷。清史调(约1751年前后在世)撰。史调字匀五,号后斋,晚号云台山人,华阴(今陕西省关中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乾隆元年(1736)进士,官仙游县知县。著有《史复斋文集》。此集凡四卷,皆为文。其中,卷

  • 春秋比事

    二十卷。旧题宋沈棐(生卒不详)撰。沈棐字文伯,湖州(治今浙江吴兴)人,曾为婺州校官,其生平事迹不可考。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《序》,则称为莆阳刘朔撰,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,不知其依据何在。此书原名《春秋

  • 春秋文谥例

    一卷。汉何休(详见《春秋公羊传解诂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何休博通六经,对《春秋公羊传》研精尤深。著作有《春秋公羊传解诂》、《公羊墨守》、《左氏膏肓》、《穀梁废疾》。《春秋文谥例》一书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

  • 诸史偶论

    十卷。旧本题进士柳州计宗道校。计宗道其生平爵里均不详。考太学题名碑,宏治已未科进士有计宗道,马平人。马平属柳州。可能即此人。但是自题为校,所以本书并非其所著。根据书中所引的史事,唐以前的内容较多,五代

  • 三秀斋诗钞

    二卷。清鲍之芬撰。鲍之芬,生卒年不详,字浣云,江苏丹徒人,征士鲍皋之三女,刺史徐彬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光绪四年(1878)刊本,附于其夫徐彬著的《海天萍寄腾草》一书之后,封里有王文治所作跋语四行,及

  • 知非斋易释

    三卷。清陈懋侯撰。此书将《周易》中的名物、象义进行分类解释,体例同《尔雅》相似,为周易训诂之作。全书分三卷十四类。上卷共释七类事物,为释象、释辞、释位、释名、释义、释得、释失。卷中诠释三类,为释天、释

  • 春秋贯摄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。全书分为上下二卷,共二册,卷端题“谦牧堂钞写”。第一册首页有“谦牧堂藏记”白文方印,及白文“继震”、朱文“又云”等小方印;末页有“守鹿杨氏世家”朱文方印。第二册略同,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

  • 学古诊则

    四卷。明卢之熙(详见《阂疟论疏》)撰。此书主要采《内经》微言,兼参扁鹊、张机之说,对比考证他们之间异同,注明其精奥,而备为诊家则式。全书共四十则,包括脉学源流、诊则、三部九候、脉理、脉法、脉位、生理病

  • 韵书音义考

    五卷。清李光琼撰。光琼字瑜华,又字槃阿,安徽庐江人。据李氏自序,是书为初学辨音义而作。音义字数悉依《佩文韵府》。一字数音者,分别音义详注。无两音者,另列于后。音别义同者,小注前行列音某又某,后行列义。
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述

    一卷。唐代释慧净撰。慧净生平事迹详见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》辞条。《佛说阿弥陀经义述》旨阐,独以为如来自发起(《阿弥陀经》),即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已下为正宗。依经开三分,一由序,二正体,三流通。三分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