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上陽

上陽

读音:Shàngyáng

【源】 ①以邑为氏(60,62)。上阳为周时北虢之都,故治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村。②周定王之母弟刘康公,食采于刘(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),亦称王季子,其后有上阳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③周文王之弟虢叔、虢仲同封于虢(故城在今陕西宝鸡西,亦称西虢)。虢叔之后,有上阳氏,见《姓源》(17,60,62)。

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①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“刘康公后有上阳氏。”刘康公为周匡王姬班之少子,故此当系出姬姓,“以邑为氏”。②又注:“虢叔后有上阳氏。”虢叔,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虢仲、虢叔,王季之穆……”是乃文王之弟,文王封之于虢,因称虢仲、虢叔。虢仲之虢为西虢,在今陕西宝鸡之虢城;虢叔之虢,为东虢,为郑武公所灭。其地在今河南荥泽县虢亭。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注“东虢”、“西虢”曰:“周武王封其弟……”,与《左传》不同。虢叔之后,自然亦当系出姬姓。③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西周时北虢都城名上阳(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),以邑名为氏。”(按:北虢乃虢仲之别支,都上阳,当以地为氏,此亦系出姬姓。又: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西周时西虢开国君主、周文王弟虢叔”云,有背史实,虢叔封于东虢,西虢之始封君为虢仲,亦北虢之祖。)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Zhuāng/Juang,Jwang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Shū【源】本作疏,至汉时始分为二姓(62)。 【望】兰陵(17,418),长安(21,60)。 【变】一作〔踈〕(91,418)。 【布】江西弋阳(329)、台湾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

  • 读音:J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安徽淮南(362)、山西平陆(298)、江苏武进(314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及晋中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“芨

  • 明武特

    读音:Míngwǔtè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领催额尔吉图之妻为明武特氏(260)。

  • 卡扎尼朗

    读音:Kǎzhā'nílǎng高山族姓氏。本为房名,以为氏。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氏,其姓名构造习惯为名前姓后。如: 法洛沸·卡扎尼朗——法洛沸,人名,卡扎尼朗,姓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高

  • 左毋

    读音:Zuǒwú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汉代有左毋霸,王莽时将‘毋’改作‘母’。”(按:左毋,当“巨毋”之讹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汉书、王莽传》云: “汉有巨毋霸,莽恶

  • 沂相

    读音:yí xià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沂大夫为相,因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,60)。【人】 沂相封,汉时贤御史(7,12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英贤

  • 吕祖

    读音:Lǚzǔ【源】 周时吕侯(即姜子牙)为周穆王司寇训刑,宣王时改其国吕为甫,始称吕甫,其后有吕氏、旅氏、吕祖氏、甫氏、共氏、龚氏、药罗氏等(19,21)。

  • 读音:z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ní【源】 系自曹姓。邾侠七世孙夷父颜有功于周,次子友父别封附庸为小邾国,以居郳,故又称郳国,今沂州滕县东南郳城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)是也。《乐史》云:郳城在承县(故城在今山东枣庄西北一里)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