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秩
【源】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,见《路史》(12,17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。” (按: 伊秩,光绪浙江书局版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伊秋”,误。)
汉代有伊秩靡。
【源】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,见《路史》(12,17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。” (按: 伊秩,光绪浙江书局版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伊秋”,误。)
汉代有伊秩靡。
读音:Kuǎi【音】 又音匮(Kui)(7)。【源】 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(7)。一说,与蒯同(60,62)。【望】 东鲁(17,418)。【布】 上海嘉定(351)、浙江余姚(389)、普陀(297
读音:Ēqígécháyīěr【综】 鄂伦春族姓。世居黑龙江多布库尔河、甘河等地区,汉姓为阿。后又分伊格吉依尔、嘎格达依尔等小姓,互不通婚(191)。鄂伦春族姓氏。意为“老鼠”,本氏族名
读音:yī lì【源】 西羌姓(60,62)。【人】 伊力延侯,十六国时南凉前将军,劝南凉主秃发傉檀坑内叛者王钟等五千余人(7)。历史上西羌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未道其详。南凉有伊力延侯,前
读音:Suǒnuòtú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喀拉沁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喀喇沁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Yóus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广东顺德有此姓(363)。
读音:Hǎnyí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罕夷之后(6)。【它】 宋邓名世认为罕夷非复姓(7)。《姓氏词典》据 《元和姓纂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ǎ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24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
读音:Zī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 《汉语大字典》音yín,传说中兽名,形状像貉,眼睛像人。未注明其为姓。)
读音:Ālüèshēnnà现行俄罗斯族姓,由俄国迁居中国,久之,成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。其姓名构成顺序是:名+父名+姓。如纳塔丽娅·福约多罗夫娜·阿略申娜。
读音:Tóng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唐书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同俄特勒。”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