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í

【源】 ①舜后有仪氏。故禹臣有仪狄,见《潜夫论》(60,62)。②春秋时卫大夫仪封人之后(12,60)。一说,卫大夫食邑于仪(故城在今河南兰封北),因氏(7)。③周官司仪之后,以世官为氏(7)。④系自曹姓。邾子仪父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 【望】 晋阳(17,60,418)。 【布】 河南温县(284)、汤阴(292)、山西阳城(309)、浙江江山(325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四川武胜(321)、台湾(68,261)、河北安平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 【人】 仪行父,春秋时陈大夫(7,11,12,17)。仪于庭,清康熙戊戌进士(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、西丰,山东之平度,河北之围场、景县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广西之永福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其源不一: ①王符 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云: “舜后有仪氏,故禹臣有仪狄。”仪狄,相传为夏初酿酒者,后世或以名酒。②郑樵则云: “本春秋卫邑,以邑为氏。” “卫大夫仪封人之后。徐大夫仪楚(按:《辞海》 以仪楚为秦代人)、陈大夫仪行父。望出晋阳。”

汉代有仪长孺; 宋代有仪大初,连州佥判; 明代有仪智,赠太子少师,谥文简; 清代有仪于庭,康熙戊戌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uì【源】 艾岁氏之后,以岁为氏(60,62)。【布】 明时邓州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外城东南)有岁氏(15,21,24),今甘肃永昌(392)、台湾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

  • 博爾吉孫

    读音:Bó’ěrjísūn【综】 清蒙古正红旗中有博尔吉孙氏(259)。

  • 馬真

    读音:Mǎzhēn元代后族之姓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·列圣授受正统》载: “元太宗窝阔台死后,其六皇后秃里吉纳临朝称制,皇后乃马真氏。”

  • 读音:Chéng成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其弟叔武于郕,建立郕国,其后代以国名为姓,后去邑为成姓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芈姓。春秋时楚国君主若

  • 读音:Hēng【源】 周时官制有亨人(官名,掌烹煮之事),后因以为氏,见《字典拾遣》(62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亨祐,元时石屏人,天历初因贼乱戍守和龙岛(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

  • 佛穆奇

    读音:Fómùqí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奚特何诺之妻为佛穆奇氏(260)。

  • 尼奇哩

    读音:Níqí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乌喇、珲春、德尔吉倭济、苏发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尼奇理〕(259,260)。②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参领塔里善之妻为倪几尔氏

  • 读音:Luò【综】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tán为瞿昙氏所改,望出河南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南朝宋>昙迁,范晔之友。

  • 刑史

    读音:xíng shǐ【源】 刑史为主刑之官,如后世之决曹,以职为氏(60,62)。【人】 刑史子臣,春秋时邾人,见《古文琐记》(60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据《古文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