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hū
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山西离石出氏,源出匈奴(242)。代北出氏或源自出连氏、出大汗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②福建惠安出氏,源出元木华黎之后裔。明初海西侯纳哈出(元木华黎八世孙),因蓝玉谋反被株连,纳哈出长子察罕被杀,庶子佛家奴出逃,隐居惠安土岭乡,改复姓纳哈,以父名“”为姓,见《中新社通稿》。【布】 台湾新竹、台北、彰化、宜兰(64,68,261)、福建惠安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出以眷,山西离石匈奴人,北魏太宗时叛,见《通鉴》(242)。出科联,清乾隆已未年进士(23,62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福建之惠安等地有分布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 “当为出连氏所改;亦或出大汗氏所改。” (按: “出连”、“出大汗”皆北魏姓,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; “出连氏后改为毕氏”,而出大汗“后改为为韩氏”,与《姓氏寻源》所说不同。姑抄录,亦一家之言。)②或出自蒙古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云:“元代鲁国公蒙古族人木华黎的八世孙纳哈出,封海西侯。明初,因蓝玉谋反受株连,其长子察罕被诛,庶子佛家奴以父名 ‘出’ 为姓,隐居福建惠安土岭乡,后代繁衍至今。”

元代有出班;清代有出科联,乾隆己未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一兒

    读音:Tǎyīér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塔尼勒”。

  • 珠格愛滿

    读音:Zhūgéàimǎn历史上女真族姓氏,乃金女真之黑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翁吉歹

    读音:Wēng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昂吉岱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

  • 读音:Xiān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又,古有善御者纤阿,其后有纤氏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注引 《希

  • 巴濟哩

    读音:Bājǐl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鸭绿江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三奇克之妻为巴吉喇氏(260),〔巴吉喇〕似即巴济哩之异译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鸭绿江地方,乃蒙八

  • 東臯

    读音:Dōnggāo【源】 居于东皋者,以地为氏(60,62)。

  • 孙阳

    读音:sūn yáng秦穆公时孙阳伯乐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▲<汉>孙阳放,侍御史。

  • 读音:Shān【源】 见《正字通》(62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中文大字典》 亦收,其注引 《正字通》 云:“邖,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錫疇

    读音:Xīchóu【源】 锡畴,商时侯国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【人】锡畴子斯,周文王之师(17,2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

  • 读音:Lā【综】 源出不详,或系由蒙古人名改成(62)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内蒙古伊克昭盟扎萨克旗有此姓(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