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
【源】 见《氏族博考》(16)。北魏时蠕蠕族有此姓(242)。【变】 一作咄(242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吐觗干,一作咄觗千,北魏太宗永兴三年,蠕蠕吐觗干等百余人内属,见《魏书》(242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新疆之塔城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《正字通》亦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晋代有吐护真; 南朝宋有吐伐斤; 隋代有吐万绪,为将军。
《中国姓氏大全》音tù,不从。
【源】 见《氏族博考》(16)。北魏时蠕蠕族有此姓(242)。【变】 一作咄(242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吐觗干,一作咄觗千,北魏太宗永兴三年,蠕蠕吐觗干等百余人内属,见《魏书》(242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新疆之塔城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《正字通》亦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晋代有吐护真; 南朝宋有吐伐斤; 隋代有吐万绪,为将军。
《中国姓氏大全》音tù,不从。
读音:shì【源】 晋时示眯明之后(60)。见《姓苑》(17,60)。《左传》示眯明作提(Qí)弥明(21,26)。晋赵盾见田首山桑树下有饿人,与之食,此人即示眯明也。后为晋宰夫,晋灵公宴赵盾欲以预先
读音:Chèmòsī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有撤墨斯氏(256)。
读音:wǎng【源】 或以枉渚(一名琵琶洲,在今甘肃两当南30里)、枉人山(一名善化山,在今河南浚县西北25里)为氏(60,62)。又,湖南沅江支流有枉水,或以水名为氏(91),亦见《姓解》(9)。【
读音:Niáng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元史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按: 古羌族有此姓,隋唐时西域有唐旄国,贵族领主娘臧古以领地为姓,其地在今墨竹工卡县东北。臧古勾
读音:Gā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载,其注云: “现代罕见姓氏。今南方有
读音:Chìpú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汉校尉遫仆多。见 《霍去病传》。”查《史记》无“遫仆多”者,有“仆多”其人; 又,或当“遬濮”之讹?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载
读音:bi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或以水名为氏(60),汴水即今河南荥阳西南索河。【布】 河南潢川、江苏北部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汴焘,宋时明州(故治在今浙江宁波)同知(15,21
读音:Bālǔkè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那穆僧之妻为巴鲁克氏(260)。
读音:Míng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类篇》 收载,其注云:“极罕见姓。”未详其他。(按:疑“瞑”乃暝氏之误,形近似而讹。姑收录以备考。)
读音:Bō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