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奚
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奚氏为古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60)。一作〔吐古〕(27)。【人】 吐奚华,代人,北魏时司徒,赐姓古名弼(6,12,27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后魏吐古弼大夫本姓吐奚,名华,后魏司徒,赐姓古名弼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代北姓,后改为古氏。”
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奚氏为古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60)。一作〔吐古〕(27)。【人】 吐奚华,代人,北魏时司徒,赐姓古名弼(6,12,27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后魏吐古弼大夫本姓吐奚,名华,后魏司徒,赐姓古名弼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代北姓,后改为古氏。”
读音:Bè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福建之浦城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为浦城县公安局提供, 未详其源。 (按: 䔒乃草名,疑其以草名为姓; 又,或为蓓姓分族?)
读音:Měngǔchǔ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乌拉蒙古楚山、叶赫、沈阳、乌喇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人】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五成额之妻为蒙古楚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散处乌拉、蒙
读音:Sì/Syh,Sz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及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河南方山、荥阳二县境内有汜水,或以水为氏,或系氾之讹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读音:Zhāngyáng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据新加坡《联合晚报》 注称:: 当代譬联姓,如张杨舒仪、张杨亚雄。”
读音:Zhū’ěrkù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明绍之妻为朱尔库忒氏(260)。
读音:Mò’ěrgēn【综】 清蒙古人姓。墨尔根绰尔济,清蒙古人,天命中率先归附,善医伤(72)。
读音:Shè【源】 ①摄,春秋时齐地(故城在今山东聊城西北),齐大夫之采邑,因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楚大夫摄叔之后,见《左传》(7)。【望】 楚郡(17,418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朔州
读音:Dégòng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。属敖沃勒哈拉,汉姓有多、杜等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出自敖拉“哈拉”,后或改单姓“多”、“杜”,盖取德贡氏之首音谐其近似音“多”或“杜”而得。
读音:Jiābā【综】 夏尔巴人姓。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陈塘区(435)。
读音:Jīnbié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浪速支系,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,汉姓为鲍(16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