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īn

【源】 ①因,商时侯国,见《姓考》(17)。周穆王西征,至于因氏,见《穆天子传》(60)。是以国为氏。②周时遂国(故城在今山东宁阳西北之遂乡),春秋时灭于齐,遂人四族有因氏,见《左传》(7,9,11,17,21)。【望】 齐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武汉(91)、山西平陆(298)、台南、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因礼,明时山西曲沃人,景泰庚午举人,历陕西清涧、山东禹城教谕,后迁松江教授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临汾、忻州,湖北之武汉、利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侗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因氏,遂人之四族也。”遂,春秋时国名,今山东之宁阳西北有遂乡,即其故址。《左传·庄十七年》: “十九年夏,遂因氏,颌氏、工娄氏、须遂氏飨齐戍,醉而杀之,齐人歼焉。”此以族为氏。又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 “古代有掌管郊外的官,称之为遂人,因氏,乃遂人四族之一。”与郑说有别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 《穆天子传》天子西征,至于因氏 (郭注): ‘国名’ 是以国为氏。”

唐代有因畅; 明代有因礼,景泰举人; 又有因纲,成化举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野

    读音:běi yě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,7,9,11,15)。以所居为氏,如东野之类(60,61)。【布】 今大陆仍有此姓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本指地名,以

  • 谷浑

    读音:yù hūn吐谷浑归化,改为谷浑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代北姓,后改为浑氏。(见孔至《杂录》)

  • 烛庸

    读音:zhú yōng吴后有烛庸氏。(见《路史》)烛庸氏,王僚之同母弟。(见《左传·昭二十七年》)

  • 渾嵬名

    读音:Húnwéimín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。由浑、嵬名二姓所合成(95)。

  • 納麻

    读音:Nàmá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丁惹家支(375)。

  • 異奇斤

    读音:Yìqíjīn【源】 高车部十二姓中有异奇斤氏(11,27,44,60,70)。自谓炎帝之裔参卢之后(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奇斤(27)。〔异其斤〕(8,17)。②后改为异氏(60,62)。历史

  • 读音:dǒu【源】 见《姓氏考略》(60)及《正字通》(86)。【布】 甘肃临泽(352)、永昌(392)、北京、黑龙江、河南焦作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斗盖,宋时长宁人,嘉祐初任长宁州刺史(21)。斗

  • 車格諾特

    读音:Chēɡénuòt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七十九之妻为车格诺特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fú【源】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(7)、《姓氏急就篇》(11)。 【望】东海(17,418)。 【人】澓仲翁,汉宣帝之师(7,9,12,15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

  • 读音:Xì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五万元音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“莕”,乃“荇”之异体字。水草名。《诗·关雎》: “参差荇菜”,或以为姓。莕,或为荇姓之分族。